萧宝月玉指一捏衣袖,脸色笑容不变:“我已经将《南蛮统考》交付书局,抄录两千份,四日后售卖。
”
“两千份?好大的手笔。
”
这时候没有版权的概念,书一出便会被传抄。
价定高了,不是被盗版书商反压,便是读者也自行抄借,无人购买;价定低了,则不易收回成本。
而如果不能快速收回成本,等到盗版和私人抄本在书肆上泛滥,那销路就更差了。
所以王扬当时白虎道场论战,挟大胜之势,又亲自下场宣传新书,也只是提前让人抄了三百份《尚书百问》出售,主打的其实是一个即时性。
后来声名更震,出下卷《尚书答问》,也不过雇人抄了八百份,价还定得不高。
主要是王扬已经不像刚开始穿越时那样缺钱了,不然他可以只抄一百份卖,然后把书价抬得奇高,就如同卖那三十柄折扇一样,期间再施个妙法,炒作一下,以他在荆州尚书学界的声望地位,绝对可以大赚一笔。
但王扬不愿如此。
因为《尚书答问》和折扇不一样,这是专业的学术论著,能宁可花高价也要第一时间抢书的,要么是真心热爱学问的学者学子,要么是王扬的铁粉,而坑这两个群体的钱王扬是万分不愿的,所以就把价格定得很平实。
但即便这样,也自已是抄了八百份,才卖了两天,市场上便已经开始出现再抄本,速度之快,实在让人咂舌。
至于《尚书今古文指瑕》是刘昭笔录的,在王扬心中,这书算送给刘昭的礼物,所以也就没有提出过卖书的事。
他知道刘昭抄了好多份,赠给朋友还有学术同道,但他不知道的是,刘昭送书的对象,可不只局限在荆州。
如今帝京中,这卷书正在学界疯传,发其源者,正是刘昭。
而萧宝月让人抄了两千卷《南蛮通考》,要么就是对作者的名声极度自信,认定一面世便会被抢购一空;要么就根本不是奔着收益去的,而是要扩大影响力。
但这书是萧宝月写的,她连自已身份都要藏着掖着,又怎么利用名声?扩大什么影响力?再联系她让自已背书,王扬立即想到一种可能......
萧宝月一笑:“既是为公子出书,这手笔能不大吗?”
“你要让我当作者?”
“不错。
”
会不会有什么坑?
王扬脑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