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是那种如果一个角色哪怕是正在吃的东西我觉得没感觉或者浪费戏份,就宁可一个字不往下写的人。
而一些细节的考证有时更远比写正文更耗时,比如康有为这个论断虽然和我的认知是相合的,但宋代单独面君时跪不跪我是没谱的,而学界对元以前面君礼问题的研究又极缺乏。
所以即使我知道宋时胡人以兴跪礼著称,蒙元入主把跪常态化,合乎逻辑,但考证得讲证据,所以又看了很多宋画,结合原典,这才能确定,宋时不仅是大臣,即便百姓在路上见到皇帝法驾,也不一定非要跪的。
只是为了不喧宾夺主,很多细节证据我在注中都省略了。
故而我的注有时候表面上虽然很短,但其实藏在地下做地基的很长。
每一样物品都是一部文化史,每一个制度背后在不同时段都有曲折改变,遇到不能确定的问题,不得不经过一番考证才能得出结论。
其实如果是单纯的学术考证还好写些,但要在成为搭建历史世界细节骨架的同时,很好地融入情节中并且兼顾趣味性,这就要再多花一层心思,所以量上不来也是没办法的事,一期一会,我不能保证量,只能保证每次会面的文字,都是真诚不敷衍的。
我会尽量保持日更,不过如果太忙或者有事耽搁了,会在上一章文末告诉大家的。
第191章所遇无故物
在南朝,贵家子堪为将者有,能入相者更多,但出将入相,集于一人之身,一代岂多见哉?
柳世隆少立功名,文武全器,弹琴为土品第一,人称“柳公双琐”;马槊独步江南,世称“柳公一槊”。
自云:“马槊第一,清谈第二,弹琴第三。
”其神采风度,不知让多少后辈为之心折。
可这样的人物,现在正与另一个风采不输他的人,相对苦笑。
一个是国公,一个是天子,能让他们在一起苦笑的事,实在没有多少。
天子感慨道:
“当年沈攸之十载治兵,白首举事,控引八州,天下震荡!你我一内一外,联手破之,不过两月,攸之授首。
时人皆言:‘陆逊破刘备,不过如是。
’今蕞尔小蛮,居然引得你我束手束脚,这要是传到北边去,惹索虏笑。
”
柳世隆笑容苦涩:
“要笑也是笑臣。
只知清谈,不能清通。
今天说‘无累于物’,明天说‘圣人体无’,后天说‘无哀乐以应事’。
清谈场上论得明白,人人说柳公言锋玄远,高彻明达,可真的有事,一下便现出本相来,可谓五内俱焚,竟连饭也吃不下,以后再无颜清谈了。
王戎丧子,山简吊之曰:‘孩抱中物,何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