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押韵;不同的比如姿、悲、龟,这三个字现在念不押韵,只有用南北朝时的古音念才押韵。
并且用当时古音,这三个字和帷、谁、眉这三个字也是押韵的。
另外当时写诗还有用“窄韵”和“宽韵”之别,这六个字即便以窄韵的眼光看也是同韵。
为了让大家感受到协韵之味,我替书中角色写诗都尽量用古今重叠同韵的韵字,这样既合史实,又能让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音律之美。
但有时候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也会有单独用古今韵的例子。
比如王扬写蛋炒饭那首“松火和云煮”,里面韵脚“圆”和“鲜”押的就是古韵,用今韵念是不押的。
但当时顺手就写出来了,并且王扬在船上本就是随口戏作,所以也就没改。
Ps新几内亚的部落和楚辞真的就无法建立起一丁点的联系吗?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主要是锻炼思考和激发博览,体会推论的魅力。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把这个作为一个闲暇时娱乐思维的问题,当含巧克力可也。
第176章联句(中)
虽然柳憕“力挽狂澜”,但诗写到现在,“阿母”已经连说六句话了!诗歌节奏隐隐有失控的征兆。
可乐夫人哪管这首诗是成是败,她本来就是把联句当游戏社交而已,所以就很“没心没肺”地让阿母继续说下去:“今朝充洗马。
”
乐夫人接的这句其实不难,因为上两句是“东宫选僚属,资荫尔可除”,而“太子洗马”这一官职,正是东宫僚属之一。
那阿母为儿子谋划仕途,说可以做太子洗马,不是很合情理吗?
并且这句还不需要押韵,可下一句就不容易了。
乐湛憋了半天才硬着头皮挤出一句“明年转中书”。
因为和谢星涵之前的“平流至中书”重了韵字,所以还是被罚了酒。
不过毕竟没有出韵,仍旧得了一朵花。
再次轮到谢星涵接句,饶是她有才女之称,却也不知该如何往下写了。
其实勉强压上韵,敷衍一句,倒也能办到。
只是再这么抻扯下去,这首诗算是彻底败了。
现在阿母总共已经说了八句了!如此絮叨下去,这诗还有什么看头?所以谢星涵必须把阿母的话刹住,要么直接收束做结,要么能来个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何去何从,全看谢星涵这句怎么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