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发被两肩”
王扬听得身上麻酥酥的,鸡皮疙瘩的都起来了,正陶醉间,只听巴东王大喝道:“停!都停!”
注:①谢星涵父谢朏永明五年做义兴太守,三年后回朝。
《梁书·谢朏传》:“五年,出为冠军将军、义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视事三年,征都官尚书、中书令。
”
②《宋书·乐志》:“白纻舞,按舞辞有巾袍之言,纻本吴地所出,宜是吴舞也。
”南梁之前一直是十二人群舞。
《通典·乐六》:“当江南之时,巾舞、白纻、巴渝等衣服各异。
梁以前舞人并十二人,梁舞省之,咸用八人而已。
”
《旧唐书·乐志》此处做“舞人并二八”,也就是十六人,但一来《旧唐书》是后晋时作,晚于唐时《通典》,所以考南朝舞事不如《通典》切近;二来十二人减掉四人似乎比十六人减去八人更为循序渐进,因为至沈约作《四时白苎歌》时有五人白纻舞(《女红余志》:“沈约《白纻歌》五章,舞用五女。
”),则是从八人减去三人,与之前减去四人相差不大。
若如《旧唐书》说一下减去八人,似乎略有激进。
根据以上两个理由,本章按照《通典》的记载,写的是十二人。
但这只是推论,未必合于史实。
③歌女唱辞出自《乐府诗集》,名《子夜歌》,乃晋时清商曲。
第116章吴声西曲
“本王就是从建康来的,要听吴声还用你们唱?换西曲!本王要听正宗的西曲!”
“吴声”和“西曲”都是当时民间流行的音乐。
“吴声”流行于以江浙地区为代表的长江下游一带,《子夜歌》便是吴声中的代表曲目。
而西曲则盛于长江中游的荆襄之地。
从乐理上来说,两者都属于“清商乐”的范畴,但曲目节奏和腔调唱法有别。
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朋克”和“重金属”,虽然同属于摇滚乐,具体风格却不相同。
由于江浙吴地是南朝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吴声”很早便进入上流社会,形象逐渐雅化。
相比之下,“西曲”的民间色彩仍然很重,在特定场合甚至被认为登不上大雅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