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熬人,他怕大瓦罐的粥不好熟,先上炉子炖煮,半夜里,黎峰还往灶膛里添了两根柴火。
顺哥儿他们先起来的,要烧水洗脸,瓦罐都拿出来了,粥也盛好了,在灶眼上热着。
陆柳端来,先给小麦一碗,壮壮果然要,又给壮壮一碗。
余下的不多,黎峰说不吃,他就盛到自己碗里了。
他们都爱吃瓦罐粥,烫呵呵的,又香又稠,吃到肚里,心窝窝都是暖的。
早上这阵,碗筷先不收拾了。
陆柳吃过饭,就去屋里把两只书包拿上,要送孩子们去私塾上学了。
黎峰不去,饭后要喂马,再把马厩和狗窝清了。
两孩子做书生打扮,斯斯文文的,把书包背上,抱一把纸伞,瞧着很像样。
陆柳一手牵一个,出门时,正好跟回家的海有田碰上,招呼他把脏衣服拿出来,“今天浆洗,有人上门收。
”
海有田应下了。
他也要再干些活,要去接岳母的手,照看照看孩子,等岳母吃过饭,他再把尿布洗了,就要出门办差事了。
九月有大集。
他现在在商号当差,主要是管着下头的掌柜伙计的,会经常往返码头和城区,早出晚归的。
他回来,就把狗子也带回来了。
进门就跟黎峰打了个照面,黎峰说:“忙过这阵,就让你去酒楼跟顺哥儿待一处。
”
海有田也是嘿嘿笑,“谢谢大哥!”
巷子里,陆柳出了门,往对门的去。
对门换了新邻居,住下了大强和姚夫郎。
他才走出两步,壮壮就吆喝着喊“大元子”。
元元咬着饼子就出来,书包都是被姚夫郎拿着的。
元元见了壮壮,会喊他“二壮子”。
这点小的孩子,分不清难听好听,喊一声都嘻嘻哈哈的。
姚夫郎跟陆柳说:“我早上让他自己收拾收拾,他答应了,我烙饼的功夫,他就睡着了!哎!”
隔壁屋,陈酒也带着天天出来了。
他们都要送孩子去私塾上学,早上结伴走。
私塾离得近,孩子们自己结伴去也行。
要么谁得空,一并把孩子捎带去。
这几个孩子,莫名其妙攀比上了。
什么别人有爹爹送,就他没有,回家说话,哼哼唧唧,可委屈了。
路也不远,他们就结伴走一趟。
姚夫郎看小麦和壮壮都抱着纸伞,愈发像小书生郎了,追着夸了两句。
壮壮不想抱伞,当即把伞塞给了元元。
元元就去黏着小麦,跟他说:“你看,我跟你都有伞。
”
这话闹的,壮壮立马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