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肥的一块肉,不啃一口实在可惜。
只要着手查,洪家不死也要脱层皮。
而这样好的机会,其他商号会不会落井下石?朝廷派来钦差,没有商户敢冒险说假话,能上报的真事,必是能在洪家身上砍一刀的大事。
有这些人助力,洪家再硬,都会元气大伤。
所谓居安思危,生意做到这份上,考虑考虑外患,是应该的。
乌平之说:“你不能否认,他们跟你争斗的时候,一定会去找熟识的大人行方便。
”
洪楚隔着帘子敬他一杯茶:“多谢乌公子指点迷津,我知道结果了。
”
他没有胜算,但他想要再试试。
时间不够,他就在家族内部“掀棋盘”,大刀阔斧的干一场。
他想长久的留在洪家,再带洪家走过下一个坎儿。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来说,乌平之说完“内忧”已是足够。
再讲“外患”,他都承担着风险。
言语外露,府城这片地区的官员,都被他内涵了。
他讨不着好。
洪楚再次倒茶,敬陆杨,也敬乌平之,三人同饮。
出了这个房间,他不会往外提一个字。
乌平之灌了几杯茶水,把草帘收起。
人各有志。
他已经尽力了。
他早听说过洪楚的名字,都说他手段厉害,年纪轻轻,办事老辣,不是好惹的人。
他以为洪楚会是很烈的性子。
没想到是凌霜傲雪。
做生意的,没几个冷淡人,洪楚也表现得外向健谈,却没有特别热情,不冷不热刚刚好。
这事谈完,乌平之自觉告辞。
洪楚主动留他吃饭,“下回不知什么时候再见,今天就借杨哥儿的地方,我们聚一聚,全当交个朋友。
”
乌平之借口有事,先出去了一趟,又到了书生堆里,等陆杨这边张罗好饭菜,他再回来。
同样一间书房,这么短的时间里,话题转变如风,这次是聊些平常话题。
他们三个都是场面人,冷不了场子,什么东西都能聊。
说说生意,互相捧捧。
洪楚夸乌家藏富的本事,对此很佩服。
乌平之则自谦,说乌家小,才能藏。
若是跟洪家一样家大业大的,想藏也藏不住。
陆杨听着,发现讲话玲珑的人,真是相像。
自谦一句都不忘捧捧人。
相比起来,他家状元郎才是真有趣。
今天是书斋开业,他俩互夸完毕,又把陆杨捧着夸。
一顿饭吃完,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