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的,说话的语气,却一点都不像。
崔仲卿浅浅笑了下:“你的文章我看了,比一年前进步很多,神清骨秀,文理优达,内外协调。
没了浮躁之气,也少了些意气,笔锋老练圆滑。
听我爹说,你是一个题目写很多篇文章,用的笨法子。
那以本次试题为例,你最想以什么角度来写?“
谢岩稍作思考,说:“写在答卷上的,就是我的角度。
”
他跟崔仲卿详说了他的看法。
他最初想藏着本心的时候,落笔总是别扭,就跟撒谎一样,总有不自然之处。
起初尝试,他感到畅快。
因为“撒谎”过后,他能写实话。
再后来,他已经无畏什么实话、谎言了。
他学会了接纳,跳出他固有的想法,去理解别人的想法与文思。
理解不等于接受,他就像总结文章的规律一样,要知道还有这种思想。
写到后来,很多尝试都殊途同归。
就像他参加辩论,与人试策的时候一样,需要假想其他的立场,以此来准备辩论的材料。
如今写出来的文章,没什么他的真角度、假角度。
他只是觉着这个题目,应该这样答。
他的想法又不是最好的。
不论以后是教书育人,还是去做个为民办事、为君分忧的官员,他都应该多方面考虑,选出最好最合适的方法,而不是我行我素。
崔仲卿听得满意,点头笑道:“你没从前骄傲了。
那现在想法变了吗?你科举想做什么?”
谢岩知道,他说:“想教书。
”
崔仲卿继续问:“去国子监?”
谢岩不知,看以后能去哪里吧。
他想的是,随他多厉害的家族,哪怕是皇帝家的孩子,还不是要读书?他要是很厉害,教书尤其厉害,多的是人把孩子往他门下送。
到时候他虽然是个小小的职官,但他有很多厉害的学生!这样一来,就有很多人会保护陆杨了。
不过是做个生意而已,算不得什么!
要达成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