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六十到一百二十文钱的收入。
忙个热闹。
到中秋这天,早饭生意不咋样。
零星一些客人买了吃食,包子到中午还在继续卖。
陆柳坐在窗后,觉着这样干等着不是事,便跟顺哥儿说了一声,回家拿了一刀纸,再找出裁纸刀和针线,到铺子里裁纸。
他想做个本子。
顺哥儿坐过来,看得疑惑,问他:“是做账本吗?我们不是有账本吗?”
陆柳摇头,“不是做账本,是做生意记录本。
”
他跟顺哥儿解释,“这间铺子跟寨子里的小铺子不一样,那时候卖些米面粮油,都能保存很久,我们进货就行了。
现在卖吃的,还都是现做的,每天有定量,什么时候多做一些,什么时候少做一些,我们都不知道。
今年才来府城的,什么都要摸索着来,全靠脑子记,不知明年会不会记混。
我想写下来,记简单点,当天汤羹几种,各有几罐,粉面都做了几斤,卖出去多少碗。
再是包子馒头的数量。
等来年,我们照着日子,翻翻看,就知道要备多少了。
”
顺哥儿说:“到时候生意更好了呢?”
陆柳说:“生意好,我们看得见,就不需要翻开旧年的本子了。
而且我们的食铺很小,生意再好,客人就那些。
”
陆柳先裁出书本大的纸张,拿来笔墨,往上写些他要记的东西。
比如今天的,有鱼汤一锅、杂菌汤一锅、鸡汤一罐、排骨汤一罐。
其中鸡汤是两个小瓦罐,各是半只鸡。
小包子五十个,花卷三十个,馒头没做。
他弄了超级小馒头,家里赶工,做了十罐放着,卖多少,补多少。
咸鸭蛋是用坛子装着的,开业时清了很多,余下四十多个。
再有炒面粉八斤,这都是半斤装,放在纸包里。
还有鸡蛋饼,鸡蛋饼每天是做十五张。
炒了一坛子菌子肉丁酱来做配料,一文文的记账。
粉条粉丝是去外面买的,面条是自家擀的。
店里存量是各十斤。
陆柳把这些写出来,仔细看看,又重新誊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