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岩扭扭身子,趴到桌上,伸出手臂,拉他的手。
“乌平之说找个掌柜的,带伙计去帮我们卖货。
我拒绝了。
他又说他带两个人一起,我没法拒绝。
黎峰刚才还说等送货的弟兄来了一起去,这么多人,应当没事。
”
陆杨听了想笑:“洪楚就带两个护卫,我带多少?不知道的,还以为有人要来找我麻烦。
”
谢岩也笑了声:“家业大了是麻烦。
你看我们家,以前在村里,只是比别家富裕一些而已,都被人盯上了。
洪家这样的,谋财害命再正常不过。
”
陆杨把他写下的东西给谢岩看,“你看看,我没说假话,这又不是科举,三年考一回。
我真的不在意错过这次。
”
谢岩拿起来看,见他写到了刻印作坊和书斋,突然记起来一件事,他跟陆杨说:“对了,我今天还想着,我可以请人评文章,再装订成册,拿到外头去卖。
我没看过这种书,但以我的想法来说,如果书斋上货,我会去翻翻看。
我记性好,跟别的书生不一样。
别人看见喜欢的,有钱都会买。
你看这个是你想要的时机吗?”
陆杨迟迟没开书斋。
因为手里的银子,就够一个书斋。
回本很慢。
要一个时机,能有一个爆款书。
就像《科举答题手册》那样,上货就卖爆,快速回本。
手上有了银子,足够应对变故。
谢岩早上有的想法,白天在府学跟人聊过,问同窗们,被批注过的文章,他们愿不愿意看,都说愿意。
现在有夹批的文章很少。
能看看别人的意见,对他们来说是好事。
陆杨不懂文章,谢岩说好,那就是好。
可惜今天没问乌平之,一个会读书、会做生意的人,对这类型的书会有敏锐判断力。
陆杨起身,伸伸懒腰,动动腿脚,喊谢岩上炕歇觉。
“你这个想法挺好的,等你乡试结束,再整理一些文章给我,到时干爹他们都来府城了,可以刻印出来,年底就卖,到正月里,就是开门红。
明年的第一笔银子,是你给我挣的,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