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5章

首页
    “卖书是这样,成本高,利润高,零散卖书却很难快速回本,没有一本大爆的书,就需要细水长流,慢慢回本。

    这个生意,是有钱人做的。

    我手里的银子,够起家,却熬不到回本。

    ” 他已经跟干爹说好了,让他们在县城准备一些雕版。

    这些是书斋必备的书籍,像启蒙书、四书五经、诗集文集,游记传记,还有大热话本,都要有一些。

     筹备要半年左右,他正好要先送谢岩上考场,书斋也需要个时机。

     开书斋,银子两头花,筹备的银子拿出去,铺面的租子,以及刻印作坊需要的银两,就要缓一缓,这会把他的老底掏空。

     所以这期间,他照顾好谢岩,把码头的生意稳步扩大就够。

     而且人脉是很重要的事,谢岩现在交好的人,都不是只会读书的书生,他们会思考,会往实践的方向去讨论。

    结交他们,没有坏处。

     顺哥儿听他这样算账,把事情记下了。

     清明有雨,陆杨看看天色,跟他说:”等天晴,我带你去书斋逛逛。

    你看看他们有多少书,各自是什么售价,心里估摸一番,就能粗略算个账了。

    ” 顺哥儿知道雕版,问过纸墨的价钱,能算个粗账。

    再算算人工和损耗,把铺面租子加进去。

    月盈余、年盈余粗粗算来,回本的事,需要几年,明明白白。

     这样算,顺哥儿就觉着开书斋好不划算。

     陆杨笑道:“只靠小铺子,我们来不了府城。

    ” 第一次卖书挣的银子,让他们把山菌生意做起来了。

    第二次拿到的定金,让他出手阔绰,谢岩的府城之行,他吃药的银子,以及各方面的人情往来,家里的吃穿用度,提升了不止一点点。

    再到尾款送来,家里置办了那样一份祖产,手里还能有多的银子,能到府城讨生活。

     长远来看,书斋比一般小生意挣钱。

     只是他需要合适的时机,能像《科举答题手册》那样大挣一笔,度过最初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