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不算是玉石,你不要急,我也不急。
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们一起雕琢。
”
谢岩差点听哭了,他的净之很好,是块宝玉。
两地离得不远,到府学门口,陆杨不进去,也不让谢岩出来,让书童把食盒送出来就行。
谢岩心中有感触,早上吃个肉包子,吃得眼泪啪嗒掉。
跟他分食包子的几个同窗都顿住,问他这是怎么了。
谢岩不告诉他们石头和玉石的事,他擦擦眼睛,跟他们说:“前年年底,我跟我夫郎刚成亲的时候,我们就是卖包子起家的。
那年很冷,我们厚棉衣就一件,穿脏了舍不得换,出门一点体面都没有。
当时还住在村里,家里连驴车都没有,第一回到县里,我们是顶着风雪走去的。
每天做几十个包子卖,起特别早,卖完再回家,一文文的数钱,一文文的算成本,算着每天要卖出去多少个包子,才能把我的束脩攒够。
现在日子比从前好,可以请朋友们吃包子了。
”
同桌吃饭的几人,都知道谢岩休学的原因,再听这一段往事,思来想去,只得一句:“你夫郎对你情深义重,难怪你常念着他。
”
谢岩又擦擦眼睛,三两口把手上的包子吃完,招呼他们趁热吃。
“肉包子要趁热吃才好吃。
”
吃过饭,他们去上早课。
中午陆杨来送饭,做了三菜一汤,酱烧茄子、麻婆豆腐、竹笋烧肉,肉丸菌子汤。
大份菜,大盆汤,数量少,分量足。
食盒最下面,还有一盘驴打滚。
接连数日的好吃好喝,全府学的人都知道谢岩有个好夫郎了,见面都说羡慕。
家里,顺哥儿看了几天,还是不懂陆杨这样做的原因。
陆杨告诉他:“开书斋需要大成本,银子之外,还要很长的时间来筹备。
除非我是接手别家书斋,否则雕版到印刷,需要数月的筹备时间。
而接手书斋,会让我立刻变成穷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