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无话,吃饱喝足,回房洗漱。
谢岩把书包放下,从里面拿出他的一堆稿纸,打算晚上做整理。
课业他完成了一半,待会儿再写篇作文就好了。
陆杨让他看看文章,“我下午写的,都是些大白话,字显得多,内容没多少,你帮我看看。
”
谢岩爱看陆杨的文章,他喜欢陆杨的一个说法,看文章,就是跟他的思想交流。
陆杨花一下午的时间,写了七八张纸,谢岩翻看两次,也不过一盏茶的功夫。
他这还是放慢了速度,缓缓认真看的。
陆杨说:“不是什么紧要东西,你不用慢慢看。
”
房里是张小圆桌,两人坐一起,谢岩把他的稿纸推到陆杨面前,让他看看。
陆杨读文章慢。
谢岩记录的东西,又相当简约,很多时候都是几个词和断续的句子。
谢岩坐旁边讲解,说他昨晚当“匪徒”的事。
“我们讨论的议题也是这个,我体验了很多‘死法’,根本逃不掉。
他们说是不管城内实际情况,辩论的时候总会有些牵扯,毕竟是以此为基础的。
而且他们很喜欢多角度分析,各方的立场,会决定他们做出什么行动,这个行动,又会导致什么后果,引发什么意外。
这些说完,则回到平衡上。
也就是我之前跟你说过的,各方势力都有靠山,那他们就都没有靠山。
这样一来,事情往往是莫名其妙就终结了,是他们暗地里达成了某种条件,不为外人所知。
”
谢岩把陆杨的稿纸翻页,看陆杨代入商人视角的假设那里,跟陆杨说:“我推断的是贼喊捉贼,跟你想的几种可能有共通之处。
”
谢岩放下再拿稿纸揉成团,跟陆杨做比方。
货船是算第四方势力。
洪家贼喊捉贼,把这船货献给了水兵。
打压了货船主人,又能震慑匪徒。
他说:“你知道的东西太少,我昨天没说这条船是谁的。
”
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