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菌生意能做大,怎么还只分这么少?
陆杨下炕拿了算盘和纸笔,让黎峰慢慢算,再坐回来,跟陆柳讲细致一些:“傻弟弟,听说过一句话没有?亲兄弟明算账。
这个生意,我拿三成才是合适的,你们收货、理货、晾晒处理,要出人出力,还要请人帮工。
这生意做到府城,还要你们去送货。
我这儿谈成,靠着人脉关系拿你们三成,我就觉着差不多了,再多,伤我们兄弟感情,我拿着也不安心。
再少,以后这处人情维系起来,我就觉着累,不值当。
三成就正合适。
”
陆柳也掰着手指算账,他心算能力没练出来,多个零头就算不清,过会儿,他算出大致数额。
这回能挣七十一两银子,三成就是二十两左右。
二十两,听起来不少,可跟他们比起来,就不是很多了。
他抓着哥哥的手不说话,安静等黎峰再算算。
黎峰算完,想让一成出来。
四六分。
陆杨笑了。
他是吃软不吃硬的性子,念着他、记着他,为着他好,不想他吃亏,他把银子送出去都乐呵呵的。
反过来,他就要好好算算了。
他们肯让,陆杨只好又说:“你们还能一直守在小山村啊?上回我跟你们说的话,你们听进去没有?”
陆柳听进去了,他都算好了,今年肯定不行。
要攒钱,要养胎,等着年底,孩子出生了,他们手里有银子了,正好新年搬家。
陆杨就问他:“你们搬来县里了,山寨里谁收货呢?”
陆柳最近学得多,也常常琢磨,对于搭伙一事,很是熟练。
他说:“找人搭伙,让他们收。
”
他话说出来,笑容也扩大了。
前阵子,他还跟大峰聊过怎么安排兄弟们的事。
三苗和王猛他们还没下山,过了端午,他们又等了两天,还没见着人,就说先来县里看看。
没想到这就有了去处,到时摆酒,更好说话了。
抛砖引玉,陆杨问一句,陆柳答一句,黎峰顿时懂了。
他再算算利钱,就以这次的利润来算,陆杨这儿确实是拿三成最合适。
他这儿的七成,还要再往外让个三成出去。
三成的利润,粗粗算来,是二十两银子。
他把四个兄弟拉入伙,一家只得五两银子。
这个数额比当猎户稍多一点,除非是猎到大家伙。
是分账,兄弟家的人也能帮着收山菌,可以省去许多人力,也会更加卖力。
这样分账比例就是陆杨三成,四个兄弟三成,陆柳黎峰四成。
等他们来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