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1章

首页
    他没什么应酬,衣裳不用换那么勤。

    要跟谢岩一起出门的时候,再换长衫,这样走出去,谢岩脸上也有面子。

     另外把谢岩用惯了的砚台和两支被他修剪过数次的毛笔拿上,他说这个写感好。

     纸墨不用拿。

    他们县城没有码头,去府城是走陆路,一路颠簸,没有写字的条件。

     陆杨又去医馆,找郎中买了几种药丸。

     万一有个头疼脑热、肚痛腹泻,可以应急用用。

     另外就是干粮、水,以及银子。

     都说穷家富路,太富也不好,他就拿了十两银子带身上。

     家里没人能管事,赵佩兰的性格还是太软了,陆杨没动账面上的银子,给铺子里再留五两银子备用。

    他们最多出去半个月,这个足够了。

     他还跟丁老板打过招呼,万一有个应急的事,就让丁老板支几两银子搭把手。

    如果事情很大,就去乌家找乌老爷帮帮忙。

     他们上次挣了一百九十多两银子,他换了五张银票,两张五十两的、两张二十两的、一张十两的,余下四十多两银子留身上花。

     这阵子花销大,这头安置妥当,余银无几。

    赵佩兰捏不住银票,他们带身上风险大,陆杨稍作思考,交给乌平之保管。

     乌家家大业大,不会在意这点银子。

    等考完再拿回来。

     乌平之为此很惊讶,当天看他们的眼神都闪着泪花。

     陆杨忍不住提醒他:“只是放一下,不是送给你的。

    ” 放一下,乌平之也感动。

     这银子不是小数目,放他这里,是信得过他。

     他当天跟他们保证,这这那那,洋洋洒洒,说了半个多时辰,还想立字据。

     陆杨听得头疼,让谢岩招呼他。

     他有做包子的手艺,烙饼也会,干粮就自己做。

     一般走在路上吃,都会选择烙饼,饼子做干巴一些,难啃,但保存时间久。

     乌平之说,他们每天最少要在野外吃一顿饭,村落之间有距离,到下一个县城也有路程,抵达府城之前,以赶路为主,有五到七天的车程。

     陆杨想了想,带了个小铁锅,再拿五斤面粉、一斤盐。

     既然是要在野外吃一顿,那肯定会歇脚生火,他就拿铁锅,给大家煮面疙瘩吃。

     还能用铁锅揉面,能吃个手擀面。

     这回去府城,还有几人同行,大多是私塾的同窗,有部分是别家私塾的书生,甚至有人是坐馆的教书先生。

     都是乌平之结识的人,他家里安排不下,每逢考试,他都会跟家中伙计说,提前租个小院子,到时安排朋友们住进去,免得到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