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6章

首页
    谢岩似乎看出他的忧虑,勾唇笑了下:“朝廷也需要读书人的,我跟乌平之聊过了,他跟我说,历代很多状元榜眼都耗在了翰林院里,一身抱负无处施展。

    我觉着这里不错,我喜欢。

    可以看很多书,也没什么油水可以争,勾心斗角少,要是能让我拆书就更好了。

    ” 他说着,也叹气:“梅先生说外头的厉害书生很多,我不知道我出去以后,能排第几。

    ” 要去翰林院读书,可不容易。

     说完,他还安慰陆杨:“其实我挺聪明的,你之前处理村里的事,点我几句,我也能跟着你的思路走,想出法子。

    这一回有了经验,我知道我的短处在哪里,明年之前,我会多多用功,好好钻研。

    高了不敢想,举人一定考上。

    ” 陆杨不懂科举读书的事,听完先给予肯定,再是夸夸,心里把这些东西过一圈,大致能懂。

     再往上考,什么策问、什么诏判表,一听就不是《四书五经》相关的东西,书难找,文章难寻,学起来困难。

     陆杨盘算着,他可以跟金老板有个合作,银钱上多让利一些也没关系,但要金老板帮忙,多找一些文章来。

     这事要见见乌平之再说。

    乌家本来就会在京城寻摸文章,金老板再厉害,也就是个县城的小书斋老板,以生意来说,还没乌老爷厉害。

    只是开着书斋,认得的书斋老板多,说不定有好门路。

     再是张大人那里,找个机会,看看能不能搭上关系,送送礼。

     这位是正经进士出身的,别的东西不好说,进士文章少不了。

    借来看看也是好的。

     然后是县学的教官们。

    上次陆杨见过,他们都对谢岩挺好的,都是惜才的人。

     谢岩不好去县学读书,但私交也可以啊。

    往后看看不能去他们家中拜访。

     若是不便,就请私塾的梅先生会一会老朋友。

     陆杨记得,这些教官们很穷。

     读书人两袖清风,穷日子不好过,接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