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1章

首页
    银耳又是一个价。

     陆杨的记忆里,松茸贵过一阵,还是一朵一朵的卖。

     那时候他听陈老爹说,有空回村一趟,可以从村里人手里买到便宜好货。

    因为村里有人跟黎寨人沾亲,能直接在山寨里买。

     现在变了,松茸价格回落很多,还有点滞销,是最后卖完的,一斤才十七文钱。

    以前他去买,三十文一朵,还不能挑,去晚了还买不着。

     陆杨摇摇头,县城里的富贵人家还是太少了。

     穷人多,买不起,山里的东西又不需要人费心思培育,自然跌价了。

     跌价狠了,上山一趟,捡回来菌子,晒干以后没多少斤两。

    上山的人又少了。

     普通人家的食谱有限,吃得起的人家少,这些年始终没缺货,价格就没涨回去。

     他有机会,要找乌平之问问,怎么才能认得一些外地的游商,看看他们要不要好山货。

     府城的贵人比县城多,省城的贵人又比府城多,要是能卖到京都,这才真挣钱。

     除了这些,就是最便宜的白蘑菇了。

     白蘑菇有两种,一种伞盖圆圆的,一种是大片大片的。

    都是一个价,六文钱一斤。

    这两样走量最快,到店以后,比竹笋卖得快。

     第一次拉来的菌子少,只有四筐。

     后来那个叫三苗的人帮忙送了两次货,补货数量差不多。

     陆杨炒酱也用了一些白蘑菇,这头一起算货款。

     他要给黎峰结算一千三百二十文钱。

     铺子里才补过货,肉、面粉、酱料、油盐都不缺。

    去掉这部分货款,还有个三两银子在。

     竟然还不错。

     陆杨摸摸下巴,对铺面生意有了另外的想法。

     照他现在的每日结余,干货收入真是洒洒水,卖得多,就攒出个工钱。

     最挣钱的是菜,不论是之前的萝卜白菜,还是后来的冬笋山菌,都很挣钱。

     哪怕是野味抽个半成,也挣了一笔。

     他得利不多,胜在销量大。

     其次就是包子,累人,收获不小。

     过了冬季,菜价会回落,但他们马上就能卖菌子酱了。

     菌子酱利薄,他分成不会多,这一块主要是扶持弟弟。

     但这处扶持好了,他可以拿到更多的山货、野味,不能稳定供应,就定个日子,他要搞个“野味日”,打出名声,让人知道买野味,首选他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