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感,二来老大夫医术高超,帮忙看看罗贯中身体的恢复情况,他还想对方活久一点,多写点书给他大卖呢!
这可是活财神,要小心供着的。
店小二佩服万分:“还是东家考虑得周全。
”
等两人请到了大夫,前往罗贯中家里,却发现大门前整条街道被马车堵得水泄不通。
车窗上纱帘绣有精美的花卉图案,微风吹过,碎玉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一看就非常华贵,车主身份不凡。
罗家仆人拼命地堵住大门,“不收礼,我家老爷说了不收礼!各位请回吧!”
“哎哟,别爬墙往里扔啊!”
书坊老板见有人扔过去一团金灿灿的事物,定晴一瞧,居然是一件金砚台!
店小二张大了嘴:“....东家,咱们还进去吗?”他们这礼好像有点拿不出手啊。
紫禁城。
朱标深感可惜,施耐庵和罗贯中二人都是能名留青史的人才,二人却不能为朝廷所用。
他想到施耐庵已逝,罗贯中仍活在人世,犹豫了半天,终是没忍住对朱元璋建议道:“父皇,召罗先生一见吧。
”
“是该一见。
”朱元璋说,对上儿子惊诧的视线,冷哼一声:“有什么好惊讶的,俺想通了不行吗?”
小说也没啥不好,甚至见到三国演义在后世的受欢迎程度,朱元璋承认他心里有一些后悔,如果当时放松对文学的限制,没吓得小说家们不敢写当朝事,罗贯中把他推翻元朝暴政起义的故事写下来,说不准后世大受欢迎的就是他了。
听了朱元璋的嘟囔,对此,朱标只想表示父皇您想多了,刘伯伯给施耐庵发了多少回邀请人家都避而不见,说明根本不认同您,罗先生是人家的学生,会对您有好感就怪了.....
等等,朱标捕捉到了关键,对父皇没好感不代表不愿意做官,从罗贯中投奔张士诚的行为就能看出他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只不过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