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4章

首页
    少年毕诚面露憧憬之色,他低声呢喃:“地位卑微的盐商之子又如何,我一样有远大的志向。

    ” 对他来说出身并非桎梏,反而磨砺了他的心智。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他不信命,总有一天,会证明给所有人看! 母亲走进门叮咛毕诚:“别看书了,小心火光太暗,把眼睛看坏了。

    ” “我知道了,娘。

    ” 同一时刻。

     被朱元璋部队包围城池的张士诚满头大汗,后悔得想哭,他早该听取施耐庵和罗贯中师徒的意见高筑粮缓称王。

    放跑了能人,留下来一群没用的家伙,现在自己的小命都快玩没了。

     【后来的事大家也清楚,张士诚兵败,施耐庵病亡。

     至正二十六年,深受打击的罗贯中回到杭州,这一年他已经五十岁了,对历史和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具备创作长篇文学的条件。

     罗贯中想到自己波澜起伏的一生,想做什么,留下他存在过的证明。

     他想起了幼年看过的三国故事,三国的背景其实与他所处的时代有些相似,同样是群雄争霸,同样是以农民起义为开篇,那个时代深深吸引着他。

     他开始收集三国时期的资料,其中陈寿的《三国志》给了他很大帮助,他看得如痴如醉。

     罗贯中轻声自语:“前辈写的是历史,作品叫三国志,我写的是小说,书名又该叫什么呢。

    ” 他目光远眺,好似从现在穿越到那个风云变幻的东汉末年。

     “那就叫,三国演义吧。

    ”】 第95章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西晋。

     陈寿捋着长须道:“写的是三国时期的通俗历史讲义,所以叫做三国演义么?” 他很好奇,自己的三国志完整地记录了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原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辞多劝诫,严谨客观,罗贯中又是撰写了怎样的内容才能使他的小说流芳百世? 唐朝。

     武媚娘眸光流转,敏锐地意识到小说比历史更靠近大众生活,是和报纸一样传播思想的好工具。

     若她寻些才女才子在报纸上面写小说,潜移默化地向读者传播一些权后女将的故事,每期报纸发表几千字,每七日发行一次......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