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6章

首页
    观众们真开眼了,敢情施耐庵写小说只为兴趣,人家的主业是造反头子! 随手写的小说竟成了四大名著之一,谁敢信? 《水浒传》在明清两朝是禁书,不过在天幕说明其地位后,民间不断有人偷偷阅读,藏匿此书,官府禁不住,干脆摆烂不管了。

     喜好水浒的读者小声道:“难怪施大家写的杀人场景那么真实,招招致命,武松杀了几个人刀还记得换刀,金银也要踩扁了再装进兜里带走。

    施大家绝对是行家,懂真功夫的,说不定手上还沾过不少人血呢.....” 朱元璋委屈:“所以咱关他没毛病啊!” 施耐庵其人本来就有造反的经历,是个不安定分子,写的又是关于造反的小说,他没砍他的头已经很善良了。

     大臣们死鱼眼,陛下你摸着你的良心说说,要不是刘伯温再三为施耐庵求情,你能轻易放过人家吗? 【施耐庵以为自己遇到了明主,然而随着张士诚势力不断扩张,他的短视也逐渐暴露出来。

     在当时的几位起义队伍中,张士诚的地盘并非最辽阔,却是最富饶的,若他能保持这种发展势头,极有可能一统天下,但他却选择了安于现状,沉溺于酒色美人,将军权大事全权交由其弟张士信处理。

     张士信的操作放在历朝历代都极为离谱,为饮酒作诗,携带大量歌姬出行前线,期望这样的人成就大业简直是天方夜谭。

     施耐庵多次劝谏张士诚无果之后,愤然辞官离开。

     这段经历让他感慨良多,离别之际,施耐庵创作了一首送别诗赠给昔日的同僚们,表达对他们的不舍之情。

    】 天幕上打出了《新水令·秋江送别》。

     西窗一夜雨濛濛,把征人归心打动。

     五年随断梗,千里逐飘蓬。

     海上孤鸿,飞倦了这黄云陇。

     张士诚脸色难看,都当王了享受享受怎么了,他不主动挑起战争是为了百姓好不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