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3章

首页
    大屏幕切到了朱翊钧身上,身后站着张居正张衡等人。

     见朱翊钧僵硬着一动不动,张衡他们有点手足无措,张居正叹了口气,上前提醒朱翊钧:“该开始了,陛下。

    ” “哦,好。

    ”朱翊钧胡乱地点点头,从袖口里抽出一卷手稿,中途稿子不慎掉落在了地上。

     张居正弯腰捡起手稿,放到朱翊钧掌心里,神情始终漠然,语气却难得平缓。

     “陛下败了也无妨。

    ” “这天下的重担本就不该压在一人身上。

    ” 朱翊钧抿住嘴唇,可在他亲政的前十多年里,这天下重担难道不是压在张居正一人的肩上吗? 主持军政大事,推行一条鞭法,清丈各地隐田,桩桩件件,哪一件都能叫对方粉身碎骨。

     到了这种时候,张居正不再逼他,不再板着严厉的面孔呵斥他,朱翊钧反而心里不知从哪儿涌上一股无名火,烧得他眉心发胀。

     手稿丢下去,朱翊钧甩开张居正的手,面无表情地直起身,对着前方讲起了明朝的修路方案。

     张居正愣住。

     其他皇帝仔细地听着,朱翊钧的演讲总体概括下来,就是两个字 搞钱。

     搞大钱。

     水泥修建的道路从京城开始试点,待道路修建完成后,邀请全国各省的大户前来参观效果,以吸引大户们投资承接代理权,在全国各地修建水泥路。

     出资的商户不仅可以获得朝廷表彰,还能得到建成道路的长期使用权,水泥路被划分为商道与人行道,人行道供子民免费使用,商道向往来商队收取一定的过路费。

     可以预见,政策一旦实施,经济发达的地区必将率先修路,困苦的地方就得由国家承接大头。

     国家没钱怎么办? 蔡伦出了一个好主意。

     蔡伦的官职是东汉尚方令,负责替皇室生产器物,尚方拥有全国最好的工匠,在任期间,蔡伦常与工匠们一起参与设计,制造过许多新奇有趣的物件。

     他将这些物件的图纸交给明朝,明朝可派人生产这些物件售卖至海外赚取白银,再将资金投入水泥路的建设中。

     同时,张衡重新科学配比了水泥的配方,加强了水泥的抗压和抗折性能,使它能够在更大的压力下保持结构稳定,使用这种水泥建造出来的房子十分稳固,能抵抗山洪。

     朝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