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0章

首页
    她一面说一面握住杨婉的手,“姐姐身负憾事,余生望月如受凌迟。

    你不一样,姐姐很想看着你,做姐姐这一生做不到事。

    ” 第155章竹纸雕心(一)《东厂观察笔记》…… 杨婉之后时常想起杨姁的那句“身负憾事。

    ” 大明四年,她有遗憾吗? 如果说是在二十一世纪,她身上的憾事倒是挺多的。

     比如她还没有看到《邓瑛传》出版,不知道最后定稿的封面好不好看,以后销量如何?能不能成为她的代表作。

    她妈看了以后会不会流泪?她爸看了以后会不会沉默?她哥看了以后,会不会觉得IT精英其实是不适合她的。

     这些遗憾留在了现代,但好像也被带回了大明。

     因为那个研究对象对她这个研究者的献祭,上苍似乎准许杨婉,重新将那场“旧梦”做完。

     她是《邓瑛传》的作者,也是眼前这本笔记的出版者。

     在中国古代印刷全盛期的大明朝,在官坊,藩坊,以及民私坊共盛的大明京城,她再一次亲手将邓瑛人生的记述成册。

     靖和元年中秋,杨婉将誊译完成的笔记交到了宋云轻的手中。

     宋云轻抬手接过,扶着杨婉在床上靠下,“你歇几日吧,人都病得不成样子了。

    ” 杨婉连咳了几声,抬手指向自己的书稿,“你拿去,让坊匠刻版。

    ” 宋云轻问道:“定什么名呢。

    ” 杨婉听完这句话,闭上眼睛靠在床头,回想她曾经看过的明版书籍名。

     《世臣总录》、《大话武臣》、《臣戒录》、《大礼集议》、《登科录》、《会试录》(此处参考明朝六部的书籍名)……和她当年写的《邓瑛传》一样,清晰直白地像工具用书。

    然而这一本笔记,‘配不上’“传”、“录”二字。

     它没有层层地推的架构逻辑,甚至零零碎碎地记录下了一个人的起居生活,以及伤病疗养。

     在这个时代,它能叫什么呢? 杨婉睁开眼,望向那一本手稿,忽温声道:“《东厂观察笔记》。

    ” 《东厂观察笔记》。

     杨伦在府中看到这一本书时,是他生辰那一日。

     他原本没有心情,但这是他升任内阁次辅后的第一个生辰,即便他没有在家中设席,甚至谢绝了各处的贺礼,户部的几个司堂官,以及户科的给事中们还是登了他的门。

     在朝为官,人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