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6章

首页
    出来,周围全是不堪入耳的骂声。

     这是她亲笔所写《邓瑛传》最后章节里的一段描述,根据《明史》的记述,以及其他互为佐证的文献资料,整合攥写。

    杨婉记得,她当时写这一段时候,内心只有无限悲凉,可此时,她从梦魇里惊醒,心上却像下过一场雪,雪下的绒草温又脆弱,又温暖。

     她披着衣裳站起身,推门走进秋庭间。

     叶影在地上摇曳生姿,寒冷的秋风穿入她的袖间,又自由地流出。

     杨婉从自己房中取出那本笔记,借着廊下灯笼的光,摊翻在膝,抬起手用力地揉了揉太阳穴,闭眼轻声对自己说道:“杨婉,恐惧是正常的,不准沉沦,这是两本完全不一样的书。

    做学问的人握了笔,就一定要写下去。

    ” 第121章还君故衫(一)明天把书还给人家。

    …… 前朝的立储纷争还没有直剥云雾,却已可窥一隅。

     十月中,北镇抚司在京内共搜拿“妄论议储”者十二人。

     杨伦站在云崖殿前,殿中的一根杉木楼心柱直贯顶端。

    楼心柱四方立四檐柱,檐柱间置室柱檐,从楼心柱脚三米外以上凿四层级,十字穿枋把横心柱、檐柱、童柱、瓜柱连成一体,架构之复杂,错一处而倾整厦(1)。

     邓瑛身着灰衫,在秋风扬起的细尘里,抬头看着殿顶的封瓦工程,抬手指着檐根处与工匠们说着什么。

    袖落臂现,腕上镣铐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

     “邓先生,灶头那边端饭来了。

    ” “好,大家下来吃饭。

    ” 他说完垂下手臂,转身往回走,一抬头便看见了杨伦。

     两人目光相撞之后,又默契地彼此避开。

     “来了。

    ” 邓瑛随口打了个招呼。

     杨伦点了点头,扫了一眼眼前的脚架。

     “快完工了吧。

    ” “是。

    ” 邓瑛应道:“就这两日了。

    ”说完与杨伦并立,一道朝殿顶看去。

     深秋的风从高处扑下,吹动二人的袍衫。

     杨伦侧面道:“我今日过来是想告知你,刑部审结了青天观的丹药案,陛下召问曹佩霖了。

    ” 邓瑛垂头道:“他怎么说。

    ” “他说云崖殿楼心柱上贯天顶,下通地河,镇君寿,定乾坤。

    这话里有陛下的命门。

    ” 邓瑛沉默地垂下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