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5章

首页
    杨伦转身走下阶,“你按律裁刑,当无疑虑,何必私问于我?” 张洛看着杨伦的眼睛,沉声道:“恐有误伤,我夙夜不眠。

    ” 杨伦一怔,随即拱手道: “得张副使此话,我心定何止万分,我杨伦以家族运势为誓,内阁此举绝无胁迫君父之意,张副使大可暗查,如实回奏即可。

    ” 张洛道:“既如此,我即令镇抚司下查。

    ” 说完纵身跃上马背,抑住马蹄对杨伦道:“杨侍郎,仕途至此你有没有疑过。

    ” 杨伦抬头道:“有,但至今尚不思身退。

    ” “为何。

    ” “因为不想输于同窗。

    ” 张洛垂下头,“你当邓瑛是仕途中人?” 杨伦沉默了一阵,反问道:“张副使,你因何而疑。

    ” 张洛喉结一动,直声应杨伦道:“因杨邓二人。

    ” 他说完这五个字,即于马上拱手,“告辞。

    ” 说罢扬鞭打马,绝尘而去。

     户部衙前草木青黄,石阶从湿滑。

     杨伦撩袍朝门内走,思及“杨邓二人”,又看了一眼萧雯送来的衣物,觉得颇有些意味。

     无论朝局多复杂,衣服总要换,饭总要吃。

     杨婉大多时候都像萧雯一样,盯着邓瑛那方陋室里的吃喝,关注他贴身的衣物和鞋袜,但她行为背后的意义,又与萧雯不一样,她并不是沉溺于日常的生活细节,她在饮食起居在之中渗透着邓瑛与杨伦都无法说明白,却可以自然感知到的人文性。

     她告诉邓瑛,她看书做事的时候,要泡一杯有味道的水,要吃“每日坚果”,她睡觉前一定要用热水好好泡脚。

     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她像已经活过头的人,转身向活得不那么开心的人说,“你看,我们是这样生活的,你要不要也试试。

    ”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并不自认优越。

     相反,她将现代的各种观念和主义,以及她自己的身体,通通沉放于邓瑛微贱的命运之中,于内护着他的心,于外护着他的皮,和他一起挣扎,即便遍体鳞伤,也能在他的病床前,冲着他说,“邓小瑛你尽管作死,有我呢。

    ” “杨邓二人”,放在历史文本研究当中来说,本就是一个不能拆开的词。

     可惜张洛只说了这一遍,并没有将它落到纸上。

     如若杨婉能在六百年后的文献里读到“杨邓二人”这一组词,定会错愕踟蹰。

     不过,到也无需为此可惜。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