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8章

首页
    篇篇华丽辞藻称赞“最好的时代不会结束,更好的时代即将来临”。

     在这样的变化中,人们的面目总是千奇百怪,但又像是海上的风浪,总有浪头一会儿朝这儿,一会儿朝那儿。

     俞星城在宫中陪着小燕王,她知道这些消息,她阅读过许许多多的报纸。

     她现在正陷入一个很微妙的小风波中。

     就是皇帝的谥号。

     按理来说应该有小燕王这位继任者来定,但臣子却觉得他给予的评价过高,不愿意附议。

     皇帝的谥号,代表是人世间对他功过、能力与心性的评价,他自己虽然不在意,但如果他的功过他的人生被人否定,那么小燕王就很难继承他的遗志而不受抨击。

     但在民间的口碑中,当今皇帝绝对不算是好的。

     或许是儒家仍是社会习俗最难以撼动的基石,更多的人还愿意用“礼貌”“勤勉”“谦逊”“仁慈”这样评价道德的品质,去评价一个皇帝的功过。

     皇帝许多小事的荒唐、易变、暴躁与狠绝,在民众眼中总是会被放大的。

     到这时,皇帝已经入梓宫停在宫中,准备几日后的移驾与入陵,小燕王还在据理力争,绝不能接受在他的谥号里出现“惠”这样表示平庸的字眼。

     在小燕王团团转的时候,俞星城却在灯烛旁,看了一样坐在书桌旁边的江道之,道:“根本不是这个问题。

    皇上不在乎名,不在乎谥号,却在乎你是否能得到支持。

    你是为了让别人认可你之后要做的改革,才需要给皇上正名的。

    对吧。

    ” 小燕王转脸:“是。

    可他在位三十五年,这些流言已经太久了” “但在本朝,只因死者为大,拔高一个死人,可比拔高一个活人容易的多。

    ”俞星城道:“更何况,他在世时,有确确实实的功绩。

    你更应该做的是,为他写一篇感情充沛的崇敬的短传记,而后刊登在大明朝南北各家报纸上。

    ” 江道之也有些吃惊:“皇帝御笔,发在报纸这种东西上?” 确实,报纸在如今,看似还是一个廉价、低俗充斥着本地广告与白文故事的玩意儿。

    哪怕如今随着戏曲发达,私塾官塾遍地,识字率高了不少,报纸上更有将近一半的内容,都是类似小说的口语与简化字。

     但很多地方都有听报纸的习惯了,这在当今大明,可是传播最广的手段之一。

     小燕王道:“你说得对。

    我之后要做的举措,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