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6章

首页
    :“朕了解徐老。

    ” 俞星城心中硬冷:“但事实便是事实。

    ” 皇帝有些疲惫,抬手:“朕并未说不治他的罪。

    ” 俞星城想,皇帝之前叫徐老进宫详谈,又给他时间让他归家,显然是对徐老这样一个在工部干了几十年的老臣也是有感情的。

    只是皇帝似乎心中已然有了考量,没有说也没有问,只是沉默了片刻。

     “此事只跟他有关?” 俞星城垂眼:“目前看来还没有别的证据。

    接下去要等温大人的消息了。

    ” 皇帝:“你有什么猜测可以与朕说。

    ” 俞星城摇了摇头:“猜测是最无用的。

    我想此次皇上派温骁前去武昌府,也是明确了态度。

    若是如此我便安心了。

    ” 皇帝:“朕之前的犹豫并非因为不明,而是因为这两端的重量,也一直在大明的土地上摇摆。

    ” 怯昧摆弄着衣袖忽然道:“你可知太|祖所在的元末,实际上江南、华南诸多地方,也有繁荣昌盛,商旅来往,楼阁遍地,有些府县的灯火通明,瓦舍喧闹,还有那些纺织制船工厂,甚至有今日之水准。

    这都是因为元人不懂制政,他们放开手脚,正因宽松的治政,所以才有了生机。

    ” 俞星城看向怯昧,他笑了笑:“可是在那时候,什么也不管,繁荣之下也尽是无法无理无公平的野地,有太多的民不聊生,太|祖便是这宽政下的受害者。

    正是因为有太多的太|祖,才有了今日的大明。

    ” 俞星城看向皇帝:“皇上想找个平衡。

    ” 皇帝摇头:“现在已然不平衡了。

    我以为我在权衡,但我如今才发现,天平的另一端已经太沉太重了,只是他们不想要变化,所以忽悠着朝廷,忽悠着朕,偷偷在底下托起他们那一方的天平,让我以为是两方相平的罢了。

    ” 确实如此,若是能忽悠的一个封建王朝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又替资本承受民意的骂名,这事儿就十分完美了。

     皇帝垂眼:“让朕决意不能轻饶的,是他们的张狂。

    朕既曾羡慕‘宽’带来的繁荣,瞧如今南北各地的工厂与农耕,洋商与海港,这都是开放商贸港口带来的;但朕也恐惧‘宽’带来的不平,在这繁荣背后,有多少人流离失所,有多少不公不正。

    ” “朕曾想过,世间皆有平衡,放手去‘宽’,但如今想来,你说的对,这片中原大地自由选择,朕一旦放手,就是等一场浩劫来临。

    浩劫之后或许不会变化太多,然后重回今日。

    ” 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