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1章

首页
    与实绩干上来的,实践经验丰富,而且脾气也硬,甚至可以说六部有时候会作为官员集团,成为皇帝的敌人与阻拦,而不是皇帝的下属。

     当然,搞个更现代的说法,那就是一边像是程序员,一边儿是产品经理。

     内阁天天琢磨揣测,今儿要顺应皇上的意思整这个,明日要为社稷分忧整那个。

     六部真正的做实事的堂官,或者是那些手握实权的堂官,并不会甘愿被他们摆布。

     内阁天天觉得六部是懒且不懂千秋大业;六部天天觉得内阁建议的某些办法就是脑子有病。

     不过在崇奉朝前十几年的腥风血雨中,内阁与六部的关系在皇帝手中有所改变。

    皇帝更愿意要有一些司官经验的内阁阁员,而且也不喜欢詹事或翰林这种身份,更倾向于任用有中层实干经验的官员。

    这加强了皇帝与六部之间的联系,以及双向的控制,但也在本朝形成了某种相互理解。

     不过如今的内阁,已经多年没有工部任职经验的官员进入了。

    但不代表皇帝不重视工部,上次工部经手的万国会馆修建,他还亲自过问,命王公公与客公公二人南下。

     隐隐像是,工部跟皇帝达成了某种配合关系。

     但这种情况,却不代表其他各部能够好好配合工部,内阁与六部每年年初的预算会议时,工部往往是被攻讦最多。

     其实俞星城这个清闲右侍郎的位置,还是被不少工部官员有所期待的,他们虽然觉得俞星城不算工部人,但她帮过工部,也懂很多建设工程的实事,说不定以后她进了内阁,能够在内阁年年开会时,多给工部站场。

     到了面圣的时候,俞星城和鲁邕左边搀扶着徐尚书,从养心殿的门进去,三个人湿淋淋的在槅门外,听着皇帝在那须弥座的圈椅上,纱帐笼罩之中,吹着那断断续续催人尿下的笛子。

     徐尚书跪伏在地上,俞星城本来不想跪,但奈何自个儿领导都快把自己趴地上了,她也只好跪着低头。

     皇帝吹了好一阵子,也觉得不太好听,转头问殿内人:“如何?” 里头有个年轻熟悉的声音,语气谦卑,却不怎么会说话,道:“吹的这风雨更凄苦了。

    ” 皇帝道:“能凄苦过家宅都泡在江水里的百姓吗?”他似乎把笛子扔在了地上,喊道:“徐三,进来吧。

    ” 徐尚书听到皇帝上一句话的时候,已然哆嗦起来,他提着衣摆,进了槅门。

    俞星城缓缓起身,改跪为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