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5章

首页
    “三堂婶,依我之见,堂哥已经是族学里的佼佼者了,他的学问已经很扎实,这十几年里,他从来都很刻苦。

    ” “在这种情况下,族学能教导出最好的解元,却可能教导不出状元。

    ” 这是现实。

     崔云昭的声音很清脆,如珠落玉盘,在堂屋里回荡。

     三堂婶听得很认真,没有因为她只是个年轻晚辈而敷衍。

     相反,她甚至是若有所思的。

     崔云昭所言确实是如此的。

     科举并不仅仅是知识丰富,学识优异才最好,那么多科目,除去诗词,杂学,墨义,对论,其余还有副科。

     而副科也占很大的比重。

     尤其是时事,律法,精算,这三科是必考的。

     崔云昭道:“三堂婶,我翻看过家中历代叔伯长辈的科举成绩,大多都缺在副科三项,以至于最后没能拔得头筹,成为一甲三名。

    ” 崔氏是很厉害,确实是百年大氏族,这得益于家中的藏书和严苛的教导。

     这种情况下,大凡不太蠢笨的子弟,最低也能考中秀才。

     更好的则能中举人和进士。

     可出类拔萃者,出尘绝艳者,百多年也不过三五人。

     就连这三五人,也令其他世家艳羡了。

     崔云昭的父亲当年便考中探花,成为最年轻的探花郎。

     那一年父亲的风采,后来母亲还时常说起。

     那时候的崔氏虽也有落寞之相,但在父亲的出类拔萃之下,又重新焕发生机。

     可惜了…… 崔云昭垂下眼眸,然后才继续道:“家中族学的教导,主课自然是非常出色的,因为根基和严苛的教导,所以弟子们都不会很差。

    ” “但副科就不会那么重视了。

    ” “副科要好,就要多听,多看,多学,这是许多年轻弟子们所欠缺的,”崔云昭几乎算得上是侃侃而谈,“堂哥是这一代我认为的佼佼者,可他也只困在这一亩三分地,从生到此,都是崔氏子。

    ” “他没有看过外面孤苦的百姓,没有见过大雪压塌的破屋,没有见到衣衫褴褛,沿街痛哭的流民,他甚至不知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

    ” “这样,如何能写时事,如何能做律法?” “律法是死的,可人是活的,那些题目,谁看了不头疼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