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6章

首页
    学,只管去找她问,我已经同夏妈妈说好了。

    ” 崔云昭笑了一下:“阿姐,你放心,这事没有那么难的。

    ” “只要我们肯做,就没有难事,”崔云昭眼眸中有着鼓励,“我家中有一位姑婆,你应当听说过。

    ” 霍新枝想了想,问:“是崔居士?” 崔云昭笑了,道:“是的,就是崔应念,姑婆年少时偏爱史书,后来嫁人,操持内务,又爱上了诗词。

    ” “当时姑婆已经三十岁了,膝下也有孩子,可她依旧坚持学习写诗,这一学就是十年。

    ” “十年之后,姑婆凭借一首诗闻名汴京。

    ” 崔云昭看向霍新枝,眼眸里有着闪亮的光。

     “阿姐,想要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崔云昭笑容灿烂,“女子坚韧,顽强努力,我们总会成功的。

    ” “姑婆当年教导我们,不要困于内宅,不要困于规矩,我们应该把心放在天上。

    ” “只要你在苍穹上,整个大地就尽收眼底了。

    ” 第49章 崔应念是崔云昭的姑婆,是她祖父的大姐,比祖父年长七八岁。

     当年大姑婆嫁给汴京王氏,可谓是门当户对,婚后崔应念同寻常娘子那般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只是她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

     她待字闺中时喜读史书,后来嫁人后,同丈夫也意趣相投,两人可谓是琴瑟和鸣。

     之后姑婆渐渐喜欢上诗词歌赋,她的丈夫也很支持。

     姑婆没有因为规矩,身份和夫家儿女而放弃自己,也没有因为年纪渐长而不去努力。

     她很用心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诗词上的造诣越来越高,最终写出了名满天下的《折枝词》。

     姑婆这一生,真的让人羡慕又敬佩。

     但崔云昭同霍新枝说的话,其实是骗她的。

     崔云昭根本就没有见过这位姑婆。

     她出生时,姑婆已经年过六旬,本来每年新岁时都会带领全家回到崔氏,见一见娘家亲眷,可那时候她身体不算很好,丈夫又病了,便没有回来。

     再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

     崔云昭小时候是经常听说姑婆的那些故事,把姑婆的诗词背得滚瓜烂熟,她心里把姑婆当榜样,可在一日复一日的崔氏生活里,在一句又一句的规矩体统里,她逐渐忘记了年少时最初的萌动。

     一直到她搬去长乐别苑,宫人们帮她找来了各种各样的书,她才看到了姑婆的手记。

     那本手记里,写了那几句话。

     那时候她幡然醒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