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被所有人知晓,不少的粮商都跑来看看机会。
他们想着粮食多,就能压压价,但是徐京墨怎么可能让他们如愿呢。
渔阳采买石材、木材用的是多家比价,这次卖粮同样如此。
你说商人们会沆瀣一气一起压价?有南宫家在,他们压价又有什么用。
从京都赶来的郭老板,无奈地和掌柜说,“你说咱们是不是和南宫家犯冲,之前在京都就被她坑了一次,这次来渔阳又遇到她,说不定要无功而返。
”
掌柜也是一脸戚戚,本以为这次能大赚一笔,现在看来无功而返就不错了。
南宫家的粮食生意在京都已经站稳脚跟,粮食到手不怕卖不出去。
郭老板很愁,他发家晚,比不得大粮商,要不是南宫云辞之前搅浑了京都的粮食市场,他也未必有现在的机遇。
但是他手上的银子有限,再算算来回的损耗,“掌柜,你说咱们收粮能接受的最高价格是多少?”
“今年九州的粮食多,其他地方可没什么变化,老爷,400文的收粮价格就是咱们的极限了。
”这价格不一定能赚钱,但是至少不会亏;问题这个价格能不能收到,若是一点都收不到,也是个麻烦事儿,粮铺没有粮食可不行。
郭老板愁的不行,他们就算不压价,也可能因为竞价导致收不到粮食,“你说我们有可能在渔阳直接买些耕地吗?”
掌柜的也拿不准,对于他们来说买地一定是最方便的事情,但是粮食都不一定能买到,何况耕地。
越来越多的粮商聚集在渔阳,和郭老板一样动了心思想买地的人不在少数。
在众人翘首以盼中,徐京墨的分地方案也出来了。
好多人都以为是按照男丁人数来分地,结果是按照成年人数来分地,不分男女;大家都以为是平分,结果根据上年的收成来分配,好逸恶劳的人不仅只有下等田,甚至到手的耕地亩数量还减半。
至于买卖,不好意思,耕地是朝廷分给百姓的,归属于百姓所有,但是百姓若要买卖,交易对方必须是官府。
交易价格则是参照九州现有的价格,官府再对外出售的时候,价格不得低于这个价格的1.1倍。
二兴村当年的村霸给徐京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害怕弱势群体保不住自己的土地,所以才想出了这个法子,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遇到贪官污吏,总有办法侵占百姓的钱财。
南宫云辞看不得他各种纠结,只说,“这世上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子,也从来没有万无一失的可能。
”
他这才放下了诸多顾虑,出了这么一套管理办法。
郭老板与掌柜对视一眼,果然是不能想太多,想也是白搭。
他们看着围在布告栏周边的百姓,都是一脸的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