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5章

首页
    大的不过二十来岁,小的甚至只有一岁。

    既然是立贤,自然要等皇子们长成以后,观察一二再说。

     徐京墨觉得服饰、车架这些都好些,按照皇帝的规格减一些便是,难得在于两点。

     一是太子是否要设有自己的班底,有班底的好处在于这些人日后可以很快替代老臣,完成新旧更替;坏处就是身边人很容易影响太子的心态,会催化皇权之争。

    二是太子的权利,前朝出现过皇帝出征,太子监国,结果太子直接自立的事情,所以本朝就取消了监国之权,但是没有权利的太子可能还不如出宫建府的兄弟们。

     徐京墨一时半会还想不清楚该怎么编纂这部分,就搁置在一旁,先去写那些好写的东西。

    虽说典籍编纂需要参阅诸多书籍,可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无论他想写哪种,都能找到对应的依据。

     他要仔细想想该怎么做才稳妥,立储本是为了国祚稳定,不能因为一些规制的问题适得其反,那会引起动乱的。

    国祚不稳,倒霉的还是百姓,因为朝廷内外都忙着争权夺利,还有几个官员会记得百姓。

     沉浸在编书中徐京墨还不知道,齐承帝正和他小舅舅聊他呢,在场的还有他现在的顶头上司秦卓轩。

     “浩然,你这侄子的策问写的确实有意思,朕总感觉他对吏制的见解并不止于此。

    ”冗官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不然只会愈演愈烈,最后危及社稷。

     “为臣不知,不过有些想法或是温阁老的。

    ”徐天赐可不会傻到帮侄子大包大揽,做好的就算了,做不好总不能是皇帝的错,必然是徐京墨有负圣恩。

     左右是个刚考中的新人,降低皇帝对他的期待,以后的路才好走。

    皇帝的期待可不是越高越高,达不到预期的影响不是谁都能承受的,远不如一开始就降低预期,等实际结果出来,反倒是有可能超预期。

     “槿安怎么看?”秦阁老已经提出致使仕了,不过齐承帝暂时没有应允,因为内阁的人不够,温阁老算是同意还朝,但是恐怕最多十年就会彻底离开朝廷。

    新老交替是需要时间的,齐承帝对秦卓轩寄以厚望。

     秦卓轩的性子有点愤世嫉俗,他看不上齐武帝,所以不肯将一身才学为其所用,如今父亲致仕,齐承帝又个明君,他自然也就改了态度。

     “陛下,子期是个务实的人,我在临安府拜见温阁老时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温阁老对他的教导也不止于民生。

    ” 当朝阁老教你怎么做官,会不给你讲吏制吗?不会的,所以秦卓轩这话不仅附和了徐天赐,也间接肯定了齐承帝认为徐京墨胸中有乾坤的想法。

     齐承帝看着手中的策问,思量许久,“过几日就让徐京墨来给朕讲学。

    ” 这是皇命,并非问句。

     第70章绩效考核…… 休沐日,徐京墨和南宫云辞两个人带着一车礼物去了江学铭府上。

     江学铭和夫人冯氏也是一早就在候着他们了,夫妻两个仅有两个嫡子,一直想要的女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