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什么不好的。
杜领航明白了姐姐的打算,自然全心全意的帮着谋划。
只等姐姐生下孩子后,才好行事,有些事情算不得光彩,他也不欲对好友多说什么。
左言走进来的时候,刚好听到徐京墨的话,顺口接了一句,“世子还在,哪会立什么世孙。
”
再看一眼好友,过了个年,这徐京墨怎么又长高了。
“京墨,你选定本经了吗?”
“礼记和春秋。
”
左言早就知道他不打算只治一经,所以对他的答案也不意外,他问这个是因为他的一位世伯想要收徐京墨为弟子,只是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如今徐京墨选了春秋,自然就没问题了,“京墨可知柳春秋?”
“可是那位擅长《春秋》的柳山先生?”
但凡研读《春秋》的人,就没有不知道这位柳山先生的,他是当世大儒,当年他科举时,每一场的经魁都是他。
第41章国子监之议
“是他。
你与陆鹏程相辩时,他也在场,觉得你是个学习春秋的好料子。
柳家与左家乃是世家,所以托我问你一问,是否愿意拜他为师?”
柳家专注《春秋》,笺疏传注,无一不精。
族内子弟几乎都将《春秋》选为自己的本经,仅齐武帝年间,柳家就出了八个进士。
柳山先生更是当世出名的大家,不过眼界之高,至今不过收了三个弟子而已。
徐京墨无奈一笑,“左兄,我已经拜师了。
”
宿舍内的两人同时出声问道,“何人?”
“海边日出半如盘,前学巷内归来人。
”
左言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是温大学士,自他回到临安,想去他府上拜访一二的人家不知几何,但是能被请进门去的又有几人。
“恭喜贤弟。
”二人真心实意地为徐京墨感到高兴,拜了温大学士为师,能学到的可不仅是学问了。
不过二人也纳闷儿,徐京墨怎么还来书院?
“老师让我照常在书院念书。
”徐京墨也喜欢书院的气氛,与同窗一起读书的日子是轻松惬意的。
长了一岁的徐京墨最高兴的是终于可以学骑马了,今年马夫子可是没有拒绝他。
换上母亲给他准备的骑装和靴子,好一个笔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