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夫看了看表,没好气的说:“从门诊到住院部,一共就10分钟不到,你们很让我失望。
”
朱大夫说完,背着手就走了,可是这些实习生,似乎还带着学校里的傲气,七个不服八个不愤的埋怨道:“什么玩应啊,耍我们呢?”
“可不是么,这不是溜人玩么。
”
叶飞无奈的摇摇头,不再多说一句废话,追着朱大夫就走了。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近些年来改革开放,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医疗环境的进步更是飞速,同样,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二三线城市还好,但在一线城市,特别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医院,别说对医生的专业术考量,就是对实习医生的要求也是极高。
时代变迁,在医疗体系中出现这么个现状,老医生面临退休,新医生冒头太晚,而大部分年轻医生又没有自觉性,这就导致更新换代出现断层。
打个比方,老医生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吃苦耐劳,能随叫随到,可大部分年轻医生都没有这种奉献精神。
这就衍生了一个现象,医学院校毕业的医生,要么适应这种高压工作,要么抱怨然后转行,所以才出现患者多医生少的普遍现象。
这也不怪社会,要怪就怪医生行业的良莠不齐,其实,从医学院就看得出来,大部分医学生都是混日子的,骄傲的年轻人没有看清现实,更加没有看清医生这个行业的严肃性。
以上的这些观点,是医院里的专家教授们,对大部分年轻医生的集体评估。
按照统计,每年全国医学院校招生几十万人,能有幸毕业参加实习,成功拿到毕业证之后,继续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只有区区万人,淘汰率是所有专业之最,由此可见,医生这个职业,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环境。
回到妇科门诊,等所有实习生都回来了,朱大夫把每个实习生都叫过来,问了同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学医?”
这是一个最初的问题,回答也是千姿百态,有人说是看网络小说,觉得医生很酷;有人说高考分数刚好卡在同类最好的大学;还有人说,穿白大褂感觉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