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性,那些市面上就有,没必要浪费时间精力,那些是没有的他都了如指掌。
不管怎么说,叶飞已经陷入抄书学习的喜悦中,每天如此,给他翻书的管理员换了一批有一批,也就叶飞乐此不疲。
在他们来展馆的第七日,有管理员提出意见,文物他们是拿不走了,但仿制品可以拿走。
李卫国本来是拒绝的,干嘛要那个仿制品,但馆长说:“我们可以请文物修复专家,为你一比一还原一套仿制品,保证跟文物一模一样,你的目的是拿出去行医,但拿文物行医有点太大材小用,医疗器材可以按标准重新做,一切费用馆里出。
”
李卫国想了想就答应了,但有一个要求,“规格用料必须要精准,保证一毫米都不能偏差。
”
李卫国松口,整个馆都松了一口气,接着就是花钱请人,找京城的文物修复专家,再找当地有名的医疗器材商,一起根据医疗箱进行研究分析,耗时2个星期,终于打造出一款非常精妙的医疗箱。
这箱子跟原版的有些不同,用的是上好的黄花梨木,打磨的光鲜亮丽,没有古典气息的感觉,文物修复工作者坚持不做旧,说做旧就是造假,他们是国家级的文物工作者,坚决如此,决不妥协。
没辙,馆长拿着箱子去找李卫国,他看了一眼就觉得非常喜欢,也不在乎做不做旧的细节,“这个就行,我给人治病要是没有这个行头,不习惯。
”
话落,李卫国打开这箱子,不得不说,明朝工匠别局创新,这精雕细琢,要不是文物工作者日以及日的研究,都恢复不出这么复杂的医疗箱。
了解历史的人可能知道,明朝时期,机关工匠技术非常完善,就比如孔明锁,鲁班球,都是木匠机关的经典之作。
这医疗箱外观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箱子,可打开盖子,前后左右在机关的推动之下自然摊开,各种分层五花八门,当完全打开后,这箱子就像是一朵绽放的花朵很是炫目。
李卫国满意的点点头,箱子的盖子上,平整安插大小长短形状不一的各种针,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列出了针的名称,音蝉针、圆针、音低针、锋针、音披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其次还有根据时代改良而来的,形状不已怪异的针,例如梅花针,三棱针等等共有12种。
根据病理穴位,每个针的用法不同,都有不同的效果,其中针的数量可是很考究的,就比如最常用的毫针,这箱子里最多,足有10根。
李卫国拿出一根毫针,用两根手指捏着针柄,立在木桌上双指用力捻转,针身就刺破桌子,直接渗透到木桌里。
这给馆长看的目瞪口呆,“不愧是李氏中医传人,这手法还真没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