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1章

首页
    的衣服,他的宝藏以及他的蒲公英。

    他的性格也在整个过程当中不断的改变,从原先一腔赤诚,变得除了蒲公英谁都不敢相信,而到后来当他的人生当中又出现了新的小花、碰上了和他一样的孩童,他又面慢慢变得重新学会相信人。

     到故事的最后,小孩奔跑上的一座高山,那巨大的蒲公英散开化作无数细小的种子,落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上山的路上,一个个小脑袋不断冒出,那些全是和小孩一样的孩童。

     现实里病床上,一朵蒲公英落在了老人的枕边。

    故事就这样落下帷幕。

     生老病死不可逆,故事的结局却让曹主编喉咙口腔被堵住了一般。

    他其实能够隐隐从文字当中看出傅修源的故事原型,可也从这个故事当中看到了自己的故事原型。

     人活着或许是一种不断经历苦难的过程。

    那一朵蒲公英出现在了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成为每一个人朝前不断奔跑的动力。

    这个故事也没有什么大道理,却让他这种过尽千帆的人想要落泪,想要哽咽,一时之间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个故事拥有着桑晓晓独有的浪漫,也能带给无数看懂故事的人无法言喻的共情。

     生活越不易、年纪越长越是容易理解这个故事当中的情感。

    像曹主编这样子的年纪,已经开始畏惧生病,畏惧死亡。

    在文学的世界里,一部分人认为死亡是必然会降临的,像老先生这样在即将告别这个世界之前,能够回溯一生,充满幻想浪漫最终达到高山之上,也算是没有白活这一生。

     好半响,曹主编才从故事的情感中抽离,压下心头的情绪。

    如果不是在桑晓晓的面前,在编辑部里,他恐怕需要拿出手帕按一按眼角。

     这个故事其实看起来很简单,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当做儿童文学来看。

    细品又很有深度,因为这是一个给大人看的文学故事。

     他不由轻叹:“三木不愧是三木。

    ” 比他所想象的更具有文学天赋。

     曹主编很喜欢这个故事。

    喜欢是一码事,刊登是另一码事。

    这个文章长度比《文学艺术》一般刊登的作品要长,但和《文学艺术》以前所刊登的作品风格也有一些差异。

     《文学艺术》最近创出了一个新的板块,专门给新生代作家刊登作品。

    但这一个板块文章字数确实都短。

    这回要刊登上三木的新文章,恐怕要去掉一篇。

     问题是不大,和别的新生代作家对比却很惨烈。

     三木的文章用词遣句上面绝非是写稿一两年能够达到的境地。

    所谓有天赋的人便是这样,区区一年就可以达到别人数十年都未必能够达到的水平。

     曹主编想了又想都没想出怎么刊登才更合适。

    他想将这篇文章给更多人看,让更多人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价值以及三木的价值。

     除非专设一刊。

    里面的文章精挑细选都得是同样拥有传世价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