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没细说到底是什么事情,桑晓晓到现在才得以问情况:“发生什么事情了?”
孔雯气得都坐不住,站起身来边说边骂:“他大爷的。
我们那天在咖啡店谈的点子,不知道被周围哪一桌的人听去了。
一本杂志上新出的毕业求婚就是你那天说的点子。
我那天说的饮料,不知道会不会转头就被人也给用了。
我写了但肯定压着不放,要等你饮料出了才放。
这要是他们先出,我们这个故事就彻底没了!”
段坤其也很怒:“关键的事情就不该在喝咖啡喝茶的地方谈。
周围的人全然不认识,也不知道谁会听到,谁会用去。
这又只是个点子,就算找到了是谁听了后写了,我们也全然没有证据。
”
孔雯也是后悔。
以往都是随口一谈,也未必会写出来。
她也不介意别人用她的点子。
可这回是她谈好的商业稿,这被人用了去,让她愤怒得不行。
如果不是对方用了一个很新的笔名,她肯定找到人当场对峙去了。
“现在对方用都用了,比我们先。
”孔雯烦心,“学校里今年要毕业的人,凡是有对象的,都在议论这个。
也就是这样传我这里,我才知道。
否则那种杂志谁有空看。
我事情忙都忙死了。
”
桑晓晓没想到还能出这么个事情。
别说这种情况,就孔雯的那个故事,放到几十年后都属于俗套不被法律保护的梗了。
除非人原封不动的抄走,不然法律是没法判决。
桑晓晓好奇:“现在要是抄的话,要怎么样证明自己是最先写的?”
孔雯烦心归烦心,对这块很是了解:“要么你登报登杂志了。
那上面的日期就是你的证明。
要么你写完誊写一份,专门邮寄给你自己。
千万不要拆封。
邮戳什么的都保留。
这也能当证据。
反正麻烦得很。
谁凭白整天写了文章再给自己邮寄一份。
”
桑晓晓不喜欢别人看自己稿就是这样。
万一碰上这种事情讲都讲不清。
她问了一声:“杂志带来了么?”
孔雯朝着段坤其抬了抬下巴。
段坤其从自己的包里把杂志拿出来,翻开有故事的那一页给桑晓晓看:“就是这里。
我是没有和你们一起去喝咖啡。
但从孔雯的专属来看,整个故事基本上流程是一模一样的,包括自行车、蜡烛、吉他、花都一样。
”
桑晓晓一目十行扫下来,发现对方关键点确实都写到了,还增加了一点心里细节。
这使得整个文章情感更加细腻,能让无数学生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