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如果你不乐意被我收购,那就是我开价不够。
我原本开一百万,现在开一百五十万,你要是拒绝,我找隔壁一家去。
我和隔壁一家一起做生意,挤压你卖货的渠道。
我们和小卖部说这三种都是我们的,他们那家只卖一种。
你说小卖部会放几种?”
“小卖部会至少选择两种,最多选择四种。
当四种都放的时候,三种是一家的。
看上去已经声势浩大,让人潜意识认定它是个大牌子,值得人去选择。
”
并购的说法现在市面上并没有流传开,但桑晓晓因为在多年后听说过,所以才能一下子意识到什么是并购,且有些企业已经开始了并购事业。
孔雯和段坤其一时间都愣住。
桑晓晓早已经选择将这一幕写到下一部的书中。
她只是想先尝试着用自己的一块钱,在首都赚到一套四合院,再去和写女商人。
她说得很简单:“事实上学生意的人会觉得这种情况很正常,他们或许都能找出案例。
而现在市面上很多商人会选择这么做。
在这种生意场上,不管是被并购的还是没被并购的都是输家。
”
要是桑晓晓去现在市面上找,她会发现其实像这样做的现在还不算多。
哪怕是傅元宝也不会选择这么看似柔和,实际上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而赶尽杀绝的形式。
但到后面,当饮料店逐渐增多的时候,剩下几家都会是硬角色。
段坤其和孔雯都是文科生,对做生意这方面并不擅长。
他们家里哪怕有做点小生意的长辈,说实话,都没到有“并购”需求的那一步。
完全没有人会做到这种地步。
大多数人还都保持着大家一起赚钱其乐融融的状态。
甚至会有你这家来帮我这家,我这家来你这家帮忙,反正也刻意避开一点冲突。
桑晓晓说的这种下场厮杀的方式,充满冲突,暗藏血腥。
“商场如战场,利益永远比人情更可信。
如果说以前大家都是讲人情的,那当涉及到太多的金钱,涉及到不同国家的人。
亲兄弟都能为了皇位而起争斗,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商人之间。
”
桑晓晓对商人了解越多,越是能感受到潜藏在金钱背后涛涛汹涌浪潮。
到真正对峙到尖端时刻,就是成王败寇,你死我活。
两人是文学社的核心,当然和学校里其他学生关系也不错。
他们听着桑晓晓的话,内心不由想着,如果这事真正搞大,如果说带上经济学的同学……
年轻的学生,谁不想做点嚣张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