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
笔如剑,有人挥笔如舞剑,秀文采才华。
桑晓晓挥笔能如短剑,看似不起眼,却能直插人心。
汪老怂恿着桑晓晓:“早些写。
你要是得空,可以到我私人图书馆里写。
我那儿安静。
等着,我把地址写给你。
”
他起身拿了纸笔,唰唰两下将地址写下,交给桑晓晓:“反正你要在首都待着好些年,有空来就行。
”
有空还真未必经常有空。
但桑晓晓知道汪老这样的人肯定有很多藏书,偶尔去一趟必然收获巨大。
她接过汪老的地址,问了一声:“可以带喝的吗?”
汪老又被桑晓晓逗得大笑起来。
他发现桑晓晓这个小姑娘很有意思,一会儿说话性子像是三岁小孩,一会儿说话像是了解看透世俗的老客。
说话细思是风趣在内,难怪写出来的文字会有那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内容。
他和桑晓晓说够了话,转而曹主编就和桑晓晓聊了一下文学艺术一个新专栏。
曹主编作为汪老的继任者,一向来很有想法。
他为人正派,平日里表现也是正儿八经的。
和桑晓晓说起新专栏公事公办:“我们文学艺术总要吸收新的血液,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文学创作。
以往年轻的小作家都和文笔老辣的老作家同台竞技,今年我打算开辟一个新专栏,专供新作家。
”
他想过思路,也和汪老聊过,直说:“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至今小于两年的作家,或者从未公开发表过文章的作家,都可以考虑投稿。
我们唯一的担心是优质的文章不够。
三木回头有短篇,可以优先考虑一下我们文学艺术。
”
这等同于将一个位置给桑晓晓预留了。
桑晓晓当然乐意:“可以。
”
双方达成共识,可惜快乐的时间非常短暂,聊了感觉没多少时间,时间就过去得差不多了。
再聊一天都要过去。
大中午的,编辑部的人到了吃饭的点,有秘书助理过来叫人。
两个主编一听门口喊吃饭,热情邀请桑晓晓一起中午吃食堂:“三木一起吃一口。
傅先生也一起。
”
·
傅元宝到这会儿终于再一次主动开口:“客气了。
晓晓第一次来,我打算带她到处逛逛。
就不打扰编辑部吃饭了。
”
小年轻嘛,可以理解。
曹主编和汪老再客套两下,也没强求人留下,将人送到门口。
门口郑嘉看他们出来,招呼着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