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从没考虑过办一份自己的杂志或者报刊。
纸媒是会经历一场狂欢,又会在狂欢中归于落寞,一家家告别离开。
她要是全身心投入进去,肯定是不能接受最后告别的。
想要不告别,杂志就得富有专业性。
像文学艺术这种杂志就具有很大的文学艺术性,是学生必读物;阳城日报往后必然一直作为当地新闻报刊,是成年人必读。
和桑晓晓可能会办的报刊性质不一样。
桑晓晓有心动,思考了下:“这个再说。
”
她没钱没人没内容,怎么都办不了杂志或者报刊。
要是让她一个人写完整本杂志,不如干脆给她递上一把刀算了。
他们这段对话听到傅元宝那儿,就是一个敢问,一个敢答应。
这是第一次见面,他们就敢让一个小女孩往后来体验主编生活。
但他又能理解。
桑晓晓如果用这种对她来说完全算“谦逊”的问话,他也会忍不住答应。
反正只是一天,反正他有自信能把控好一切。
聊完这个话。
这场聊天直接破冰,没了见面的生疏。
桑晓晓不客气,大家意外都不客气起来。
汪老拿起书就和桑晓晓聊起了天:“你这个春居几个故事是怎么想的?打算写几个故事?主线结局呢?”
桑晓晓不想过多剧透,只简单说了下:“这个故事从传统文化来解释很简单,是托梦。
这个世上好人就该长命百岁。
他们这些人在我的理解里,其实算活在人们心中。
但他们也是普通人,有自己舍不得的羁绊。
这种羁绊应该在生命终止后也得到一个答案。
故事是无穷尽的。
”
她想了下该怎么说主线的结局:“主角这对其实是在走江湖。
刚踏上江湖总归是有一个动机,但解决后就深入江湖中,再也离不开。
结局的话,我认为也就是永远的春居联络人。
”
汪老一听“江湖”二字,知道是用武侠来解释。
武侠在传统文学里暂且还没被承认,也被很多传统作家看为不入流的作品,架不住是真的火。
三木的长篇也有点这个情况。
而三木和武侠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她的文章在阳城之外火起来是短篇先火,所以说大众对三木的风评总体尚佳。
他点了点头:“说得是。
”
年轻人的想法,多聊几句很容易看透。
汪老继续和桑晓晓聊着:“短篇都是因为碰上事情才写得。
写得很好,就这么自然而然想到了?”
桑晓晓点头,好奇:“不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