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4章

首页
    不宽裕的家庭来说非常困难。

     因为双方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才会引发后续事故。

     那么如何满足双方需求?这需要国家、群众集体都考虑。

     赵主编觉得切入点很好,也写得较为全面:“可以。

    这篇文章就和《文学艺术》这期一起发。

    他们这期正好要上三木的文章。

    过段时间我们和《碧玉少女》一起上正文。

    ” 张青啧了一声。

     他是看不起《碧玉少女》的。

    三木的《求医》写在里面,那是没半点艺术含量,纯粹是一篇医学科普类的爱情小说,毫无内涵。

     赵主编听到他“啧”一声,好笑看向张青:“艺术和商业也是可以兼容的。

    纯粹的艺术如果曲高和寡,会失去作家想要表达的那些意义。

    ” 张青对此的回复是呵呵两声,转头就走:“世俗。

    ” 被点评世俗的桑晓晓用一篇文章连带着一个医闹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层面的剧烈讨论。

     当群众一起来谈论某一件事情的时候,里面的论点会有很多不同,而它必然是会影响到更多人,并推动着一些社会变动。

     《揣着一把水果刀上班》从阳城日报上转到《文学艺术》上发表,从阳城扩散到全国。

    各地谈论起三木新的这短篇后,医闹这事的性质逐渐变得不一样了。

     知识分子是很珍贵的,医学生也是很珍贵的。

    如果说这些人得不到安全的保障,那往后还有几个会发自内心向往学习,向往神圣的医疗事业呢? “这个病人真的太过分了,怎么自己想不开,还要去攻击别的医生?看病的都不是这人。

    ” “每年这种事情很多的。

    有的医生是好的,有的医生治点什么都不知道。

    我隔壁邻居儿子就是医生,啥也不懂,就跟着配药。

    ” “那你别去看啊。

    人给你治病你还嫌。

    ” “三木这文章写得真是好。

    我妈就是看什么病都非要女医生。

    哪那么多女医生给她看。

    产科也是,每天都有接生一定要女医生的病人。

    男医生就不能学产科了?” “男医生还是不大合适吧。

    ” “怎么了?现在做个工作还分男女?” 各种全然不同的观点糅杂在一起,有一点确实是认定的。

    医生的安全性总归要得到保障才行。

    病人的治病困难,也得得到一定的缓解才可以。

     社会的进步总是要从方方面面去进步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