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家里的伙食标准,身子亏空了,那才是赚再多钱都白搭呢。
话说回来,把粮食从粮站背回钢厂家属院,这可不能算是个轻松的活计,徐进生出门了,这份活儿,自然得徐元顶上,以他的力气,背一袋四五十公斤重的东西回来,也都不是什么难事儿。
“走,我跟你们一起去,多拿个袋子,待会儿我也往家里背点儿粮食回来。
”徐来福自认为还没到退休年纪呢,做这点儿体力活,完全不成问题。
不过呢,他想自告奋勇,老太太还不答应呢,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家的粮食,向来是每个礼拜去领一些。
一次性背那么多粮食回来,把自己累得快要瘫倒了,还得提防着米面放得时间长了生虫,何必呢?”
“好好好,我不背粮食了,这还不行吗?这份活儿,就交给元元了,我就是陪着你们去领粮食的,闲人一个。
”
要搁在平时,老爷子兴许还会跑到几个老朋友家里,“蹭”一杯茶喝,但是呢,这不是他早上刚刚跟人家炫耀过自家孙子有多么孝顺懂事吗?这会儿再去,不被老李他们打出来才奇怪吧。
“成,闲人,走吧!”于晚菊被老头子“闲人”的这个自称给逗乐了,大手一挥,做出一个出发的手势来,同时,也是在故意打趣他呢。
于晚菊揣着粮油本,一马当先地走在最前面,出了钢厂,走了好长一段路,又拐了两个弯儿,这才到了指定好的这家粮站。
每到周末,来买粮食的人都不少,对于眼前这排队的景象,于晚菊早已习以为常了,径直站在了队伍的末尾排着队。
好在,粮站职工不算少,默契配合之下,队伍前进的速度并不慢。
这家粮站是租的一座老平房,构造是仿造的京市四合院的设计,院里有北房、东房和西房。
其中,东西两房是仓库,用来放收上来和即将发下去的粮食,北房,则是售粮处,旁边还有间更小的房子,是发各种票证的地方。
徐元跟着他爷奶顺着队伍往前走了大概五十米,就看见了北房门口挂着的小黑板,上面写的是今天供应的粮食品种、数量和价格。
轮到于晚菊的时候,她把粮油本递了过去,先是领了这个月的票据,随后,登记了这次要买的粮食配比,把正确数量的粮票和钱递过去,这才站在了面箱前。
城里是有粮食定量标准不假,但这只是给予了你以平价,购买一定量粮食的资格罢了,并不是免费发放供应的。
“白面九斤,大米五斤,标粉四斤,玉米面二十斤、小米两斤。
”
其中,白面、大米和标粉都是细粮,用的是细粮票,玉米面跟小米都算做粗粮,至于最是“物美价廉”的红薯,在最困难的那三年,家里人实在有些吃伤了。
所以,哪怕五斤红薯抵一斤粗粮这句话很是诱人,但是,没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于晚菊是不会去买的。
负责登记的小伙子拖长了声音唱道,负责售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