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便带着两个女儿去了榆林胡同的曲家。
曲大太太未进京之前,榆林胡同只有曲大老爷一人住在这儿,府里并没有个女主人当家,所以很多女眷都不方便过去拜访。
如今曲大太太来了,京中的姻亲自然纷纷过来。
所以曲大太太刚进京,榆林胡同便热闹起来。
季氏带着两个女儿过来时,曲大太太正在招待客人,客人便是曲大太太娘家人。
“你们也来了,快进来。
”曲大太太见到季氏和两个侄女,十分高兴的模样,亲自将她们迎进来。
“大嫂,泽哥儿和浩哥儿呢?”季氏笑问道。
说到两个儿子,曲大太太笑道:“他们和老爷一早就出门访友去了。
”说着,又恭喜了季氏两个女儿定亲之事,一脸喜悦地道:“想当初三弟去了时,她们年纪那么小,我还有些担心,却不想如今两个丫头都定亲了,你也了了一桩心事,以后就放宽心来,等着??哥儿出息了,你便可以安安心心地当个老安人了。
”
季氏被她说得心花怒放,面上却有些克制道:“你说得对,如今她们都定亲了,我也放心许多。
这还要感谢孩子他大伯,两桩亲事能定得这般顺利,还是他大伯帮着打理的。
”
曲大太太嘴里客气几声,她带两个儿子进京后,从丈夫那里得知当年曲潋定亲的内幕,也知道曲三老爷之死成就了丈夫和二叔的仕途,让丈夫一路走得更平顺一些。
丈夫是个厚道人,因这事情心里对三房很是愧疚,叮嘱她对三房这边多帮衬一下。
幸好以前她便看在曲沁的外祖家是平阳侯府,对三房素来照顾,并不克扣三房,与三房的交情还算是不错的。
如今三房的两个姑娘都有了好归宿,特别是曲潋,将来还是镇国公世子夫人,她更要与之打好关系。
所以今儿的曲大太太对季氏也比以往更热情了几分。
到了客厅,便见几个夫人坐在那儿,还有两个少女,曲大太太少不得给她们互相介绍。
其中两位年纪比曲大太太大些的是曲大太太的娘家嫂子,其中一名花信少妇是方家二房的媳妇,剩下两个少女是方家的姑娘。
互相见礼、给了小辈见面礼后,方大太太笑着道:“你们曲家的姑娘生得真是俊俏,听说都定亲了?”
曲大太太笑道:“都定亲了,潋丫头定的是镇国公世子,沁丫头定的是镇安余家的大公子。
”
听罢,方家两位太太的眼里都露出些许羡慕,不得不说,这两桩亲事都很好,而且还是曲家高攀了的。
她们也是这段时间方才进京来的,当初只听说曲家女儿定亲,却因为路途远,不知道定的是哪户家人的公子。
不过再羡慕也知道曲家三房这两桩亲事都定得巧妙,曲潋的亲事是曲三老爷在去逝之前给小女儿定下的,而曲沁的外祖家是平阳侯府,有平阳侯府出面,余家自然不会推迟。
“大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