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4章

首页
     《礼记》中也曾提出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认为一个大同社会?,应该做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自此以后,历代?朝廷都想法?设法?保障民?生,救济幼、老、穷、贫、疾。

     而?在?保息六政里,慈幼排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

     但要?说直接建立这样一所机构,那从未有之。

     霍翎道:“我确实是有这个打算。

    苍州多有溺死女婴的情况,想要?在?短时间?内扭转这种风气,相当困难。

    就?算朝廷颁布法?令,禁止遗弃、溺死婴儿,也很难执行到位。

    ” 当然?,虽然?很难落实下去,但是该颁布的法?令还是要?颁布。

     不过除了颁布法?令,用律法?来约束百姓、遏制风气外,霍翎认为,解决这种乱象的最好办法?,还是由朝廷出面,建立这样一所慈幼局。

     有了慈幼局后,当地百姓要?是不想再?养孩子,也没必要?溺死或遗弃,还可以选择将孩子送到慈幼局。

     宋叙瞬间?想通了慈幼局的好处,不过他很好奇其中运作。

     无墨积极道:“我来为宋大人解惑吧。

    ” 昨天晚上,霍翎一直在?和丁景焕讨论创办慈幼局的细节。

     讨论到最后,也勉强拟定出了一份章程 在?慈幼局创立之初,朝廷会?拨给慈幼局几百亩良田。

     这几百亩良田每年的产出,不用于别处,全都用在?抚养孤儿,聘请乳母喂养婴童,为生病的孩子延医用药。

     甚至还能挪出一部分银两,聘请三两夫子为适龄孩子授课,让他们识些文字,懂些手艺,将来长大成人,离开慈幼局后,也能拥有谋生手段,不至于养活不了自己。

     宋叙在?心底算了一笔账,微微颔首:“慈幼局会?收留他们到几岁? ? ” 无墨向霍翎求助,他们昨天商议时,好像没有商议到这个。

     霍翎想了想,道:“只收留到十五。

    十五岁以后,就?需要?他们自己去找工作养活自己。

    当然?,要?是一时间?找不到工作,可以由慈幼局出面联系朝廷,朝廷会?给他们提供一些零活,让他们勉强糊口。

    ” 宋叙激动道:“如果慈幼局能够运行下去,并加以推广,一定能造福万民?。

    ” 霍翎道:“推广之事暂且不急。

    目前的构思肯定是有缺漏的,所以才要?先在?京师和苍州城两地设立慈幼局,试行一段时间?,看看成效,再?慢慢推广至其它周县。

    ” 宋叙面露钦佩之色:“夫人思虑周全。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