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人今年三十有六,正是一个男人最年富力强的岁数,留着两撇精神的小胡子,天生一张精明强干的脸,此人半生仕途几起几落,始终赖在鱼米之乡不走,毫无建树,身怀一天一宿长睡不起的绝技。
人们大概都已经忘记了,元和十二年,顾昀的老师林陌森还在世,正是那一届会试的主考官,见姚镇文章,不由得拍案叫绝,上呈元和皇帝,御笔亲封了状元郎。
顾昀意味深长地说道:“平东海之叛,将一场可能危及京畿重地的大战消弭于无形,这么大的功劳你不要么?将来出将入相指日可待啊姚大人。
”
姚镇苦笑道:“有多大能耐吃多大碗饭,下官无才无德,偏安一隅舒坦养老就好,哪有乘风化云的本领?侯爷绕了下官吧。
”
顾昀:“我还想上报皇上,派你来西北做监军呢。
”
姚镇抱头作揖:“下官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幼子嗷嗷待哺,求英雄饶我一条狗命,看上我家什么好,您尽管拿去。
”
顾昀:“……”
“要么侯爷您看这样,这个事出在我们这里,两江总督周大人肯定是绕不过去,我去跟他老人家商量商量,”姚镇赔笑道,见顾昀脸色似乎不太好,忙又补充了一句,“对了,还有小殿下,小殿下游历江南,偶然见到叛军征抓民间长臂师,路见不平,只身潜入,与我军里应外合,亲手抓到匪首,您看这样好不好?”
这话一出口,顾昀便不吭声了。
对长庚的出身,当今虽然不便明说,但肯定心怀芥蒂。
现在这个事搞不好要牵涉魏王,皇上必然心寒,再看这一直不待见的幼弟旗帜鲜明地站在他那边,说不定愿意放下上一辈的恩怨。
长庚眼看着快要到可以封王的年纪,如果能得皇上偏爱,将来的路或许会好走一点。
顾昀权衡片刻,没好气地瞪了姚镇一眼此人确实非常有才,否则也难在一面之缘后跟安定侯保持长期的友谊,但不求上进也是真的,全部的追求就是混吃等死,将聪明才智都放在了上下打点、溜须拍马上。
姚镇笑嘻嘻地又问了一遍:“侯爷,您看这样行吗?”
顾昀懒得理他,翻了个白眼,披衣而起。
他准备悄悄离开江南,这件事中,临渊阁和玄铁营都参与了,但是都不便露面,怎么编圆了,全靠姚镇一支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