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那事有心里阴影了!
地方上的大案一件接一件的传回京城,京中不少官员受到了牵连。
终于有人坐不住了站出来参是萧承轩等人一本,斥责他们擅离职守,明明是去推广种田之法的,却干起了督察地方官的活来,请圣上斥责三皇子和九皇子,勒令他们回归本职,莫要舍本逐末。
皇帝听完后,声音幽幽的:说起来,督查地方官员本就是御史台的职责。
若非两位皇儿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查处了这么多贪官污吏,朕还以为天下海晏河清,没有贪官污吏,所以御史台才有那么多闲心去管朕今天吃了几块点心,吃了几顿饭,在哪个嫔妃里多宿了几夜,这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御史台:
众御史纷纷将愤怒的目光投向那位官员,明明这段日子他们已经尽可能的龟缩起来,就是怕皇帝突然想起这一茬,来问他们失职之罪。
偏偏这厮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那位官员被一众御史台的官员瞪得冷汗直冒,还是强撑着胆子高声道:还请陛下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故意包庇两为皇子放任他们胡做非为。
皇帝脸色一沉,你竟然认为查处贪官污吏,为百姓请命是胡作非为?那在你眼里什么才是正事?视而不见还是和你一样同流合污?
那位官员被吓得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喊冤枉,说自己绝对没有同流合污。
皇帝已经懒得再听他多说,挥手让侍卫将这人压下去交给刑部,勒令刑部的人必须查明这人做过的所有违法事迹。
在场官员少有能做到完完全全清清白白的,只不过都是装作不知道而已,完全经不起查。
众人一听皇帝这么吩咐,就知道这个人是彻底完了。
不过也没有人同情他,谁让这个人太过愚蠢,被人怂恿几句就自己跳出来给人当枪使了。
皇帝从龙椅上站起来,冷眼扫视底下垂头不敢跟他对视的百官,将他们脸上的神情一一收尽在眼里,冰冷的声音响彻在大殿上:希望诸卿明白,朕的两个儿子乃是我大齐的皇子,查处贪官污吏,为百姓请命,是他们能做,也是他们该做的!
他们离开了京城,便是以钦差的身份,代朕巡视大齐江山!推广种田之法固然重要,清理地方贪官污吏也同样重要!此次他们两人皆立下了大功,待他们回京,朕便会为他们封王。
底下官员纷纷高呼陛下圣明,然而心思却是各异,三皇子能封王,他们一点都不惊讶,但皇家历代从来没有未彻底消除孕痣就被封王的,萧承轩会被封王,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