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暗摇头,心胸太狭窄了,还好大喜功,不是明君。
在原书中,三皇子是破坏了图桑王的阴谋,立下了大功,他外祖一系官员借此请求皇帝立他为太子,皇帝那时候需要杨宰相的力量一起对付强势的顺亲王,只能妥协封他为太子。
后来有厉怀安在背后把前世厉怀明提出的那些政策拿出来给他,让他在朝廷上表现得越来越出彩,他又是只要不涉及自己利益就很会做表面功夫的人,成功赢得众臣的称赞,打消皇帝对他的成见。
最后等皇帝发现他的本性的时候,已经一病不起了。
如今情况却大不相同,路归元先一步把图桑王的阴谋破解了,让他没有了足够逼皇帝立他为太子的理由。
然后是厉怀安背后的系统两次被路归元重伤,又有厉怀明出书在前,吓得他不过敢再拿厉怀明的作品招摇。
没了厉怀安的助力,三皇子也没在朝政上表现得多么出色。
最后是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好,九皇子越来越出色,对比出三皇子更多的不足。
皇帝就更对他不满,也就更加不急着立太子了。
皇帝此时见他这么迫不及待的站出来,更是坚定了自己的心思,就想要训斥他,不想武定侯却先一步站出来的道:陛下,三殿下说的有些道理,却也有说的不对的地方。
皇帝跟他交换了一个眼神,问道:爱卿有何建议?
武定侯道:三殿下贵为皇子之躯,十指不沾阳春水,只怕对农耕之事一窍不通,若是让他去协助九殿下,也不知是谁协助谁。
皇帝哈哈笑道:正是如此。
三皇子心里暗恨,焦急的想要辩驳,就听武定侯突然话风一转:不过此法也不是不可以解决,毕竟就算九殿下,对
农耕之事也并不是十分清楚。
陛下可以让懂的人来指导两位殿下。
皇帝心中一动:爱卿说的人是?
武定侯淡笑:惭愧,臣那不成器的二子,厉怀明。
轰,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纷纷反对,坚决不允许一个嫁人的哥儿干涉朝政。
还有偏激一些的直接指着武定侯的鼻子大骂:妇道人家就该乖乖躲在内宅里相夫教子!
武定侯:我儿若是躲在内宅里相夫教子还不知大齐要饿死多少百姓!君既然那么有骨气,瞧不起我儿,那就不食五谷不食牲畜。
那个大臣怒道:天下五谷牲畜又不是你儿子种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