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首页
    回了通义坊,发现所以东西全被打包好了,段大娘换了最贵的一套绯红花树对羊半臂襦裙,头上顶着巨大一朵粗纱牡丹,逢人就逮着人聊天,再三句话引导到:“是啊,今儿日头是不错,对了,你怎么知道妾马上要搬到宣阳坊了。

    ” 永远淡然的阿盘脸上也带了些许微笑,似乎很庆幸不用再忍受段大娘的打呼声。

    蒲桃更是眨巴大眼睛扑过来环住段知微的腰:“娘子,我们准备好了,什么时候可以走啊。

    ” 段知微:“......” 通义坊的铺子已经委托牙人挂了牌亟待出租,墙上用白麻纸贴上“本店搬迁至宣阳坊第二街。

    ” 这回段知微大方地赁了两只健驴,把为数不多的行李搬上驴车,拜别了通义坊的邻居,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往宣阳坊行进了。

     宣阳坊不愧是科考学子聚集的地方,街道宽广,货摊林立,市井繁华,很多书生在街边摆些家书摊子、字画摊子来弥补旅舍的花销。

     “果然是个气派的坊地。

    ”段大娘笑得嘴角都没放下来过。

    段知微则盯上了一处帮写家书的摊子,觉得那书生挂在竹竿上的两幅字写得甚好。

     一幅是李太白的《将进酒》,另一幅则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笔锋豪迈,字写得磅礴大气。

     段知微也想在食肆的夯土墙上来一幅诗词,于是下了驴车。

     与字不同,那书生长得文弱,白肤红唇,竟比女人还要秀气几分,他正低头全神贯注的给一位棕发蓝眼的胡女写家书,段知微站到后面排队。

     那胡女口述了半日,竟越说越生气,嗓门也越来越大:“一次又一次,我寄信给你,却不曾从你那收到任何一封回信!我在长安不幸地过了三年,这都是因为你!” 周围人都看了过来,书生一边写着一边把头越埋越低。

     段知微也尴尬的低头看自己的脚尖,她想起在玉门关曾出土过一封、来自粟特的胡女撰写的家书,被历史学家称为“一千多年前的绝望主妇。

    ” 她还记得那里面有一句很出名的.......什么来着? ““我宁愿嫁给猪狗都不嫁给你!”那粟特胡女咆哮道。

     啊对对对,就是这句。

    段知微疯狂点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