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猛地把许老四的手臂扭过来,把枪口往下移,抵住他的后心:"对不住,鄙人受人之托,您再高级,也得跟鄙人走这一趟了。
"
屈原何以断送于楚王,武侯何以失意于后主......古来所有良臣不遇明君的悲愤,大概在不久以后,始终对历史抱有浓厚看热闹兴趣的莫匆,会有一个更切身的体会。
或许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安捷只走了半个月多点的时间就回来了,事实上他走得也并不远,都没出河北省。
沿着那条已经接近于废弃的铁路--曾经太著名的京包铁路线,从北京城出来一路向北。
冬天不是一个热门的旅游季节,没有那么多美好的风光,特别是在这古燕赵地。
可是你永远能看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都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从燕山山脉脚下经过的时候,才体会到了这个地方的内涵,和南方相比,这里的山算不上高,也算不上险峻,可它们那灰蒙蒙的、裸
露在外边的巨大山石,就是有本事叫人心生悲凉。
枯死的树枝在那些石头缝里钻出来,或者孤独地守候着,靠近山村时候随处可见的简陋坟冢。
乌鸦或静谧地停靠,或冲天而起,声声啼叫。
嶙峋的山石硬划过朔北的寒风,好像能被迫发出某种悲愤的呜咽。
还有那些破旧的房屋......那些偶尔可见的,至今砖头已经不在、黄土坯却依然坚守的城墙所围成的四方古城。
传说中穆桂英点将台和杨六郎石像的旧迹,没有被旅游业开发的破败的古长城,这曾经狼烟升起的地方--
安捷之前并没有来过类似的地方,上课的时候,读到某首描绘边塞的古诗阅读,才临时做了这样的决定。
他忽然就明白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思,这长城指的绝不应该是京郊那一小段被中外游人充斥的地方,那旅游旺季的时候走一步要停很久的地方,而应是这荒郊野岭处残存的、好似带着刀剑伤痕的身躯。
这是条,男人一生中最少要走上一次的路。
一出了关,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没了山脉的屏障,便越发地肆无忌惮开,尤其是在有风的时候,中原地区的人也许无法想象那种冷,不是阴冷,不是寒冷......而是那种,吸进去好像就会伤了呼吸器官的凛冽。
安捷最后一个停驻的地方时坝上草原,然后他觉得自己差不多该回去了--他忽然间有些不放心莫家那一对双胞胎的小女儿,特别是情绪失常的莫瑾,这种有所牵挂的感觉,好像还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
他到家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安捷背着简单的行李,穿着一身破破烂烂脏兮兮的衣服,脚微微有些瘸--这年轻的身体素质当然没话说,可是显然硬件上不大支持他一下子走那么远的路,脚底下磨了不少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