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6章

首页
    平时茶楼会聚集不少青年才俊,有时候也主持得有诗社。

     这些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京城谋求前程的人五花八门。

     有中了进士等着寻贵人给门路入仕的,也有在地方小有名气前来谋求出路的,形形色色。

     起先沈映蓉以为考中进士就能做官了,不曾想里头的门道儿多得很。

     她问出心中疑惑。

     赵三郎解释道:“沈娘子有所不知,朝廷里的官职就只有那么多,但每过三年就有一次春闱,录取的进士也不少。

     “若是在太平时期,地方衙门的官职极少变动,不免粥少僧多,想要入职的进士们得排着号等。

     “若是你运气不好,三五年寻常,十年往上也有。

     “这时候就得靠人脉关系疏通,早些打点门路,上任的机会也大得多。

     “这地方平时也会来达官贵人,说不定运气好就撞上贵人抬举顺利入仕,也是常有的。

    ” 沈映蓉恍然大悟道:“原来入仕这般艰难,本以为十年寒窗苦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哪曾想仅仅只是开头。

    ” 萧煜接茬儿,“所以你曾祖父在没有任何背景之下做到朝廷三品大员,着实厉害。

    ” 沈映蓉打量周边情形,“想来他当年的路极其难走。

    ” 几人边说边游览茶楼。

     它早已不是官邸的模样,被改得七零八落,恐怕只剩脚下的青石板还刻着沈肃走过的印记。

     途经一处长廊时,两侧放着不少寒菊,开得正艳。

     沈映蓉瞧得欢喜,想讨要两盆,结果茶楼不卖,让对对联。

     长廊上挂着不少对联,有的是下联,有的是上联,一些已经对出来了,一些则空着。

     这可把萧煜和赵三郎难住了,他俩都没有文采,萧煜道:“惠娘若是喜欢,临走时我便通融着买两盆。

    ” 沈映蓉没有应答,只仔细看那些没对出来的对联,她挑了两副七字联。

     萧煜看不懂那些文绉绉的东西,问道:“这上头写的是什么意思?” 沈映蓉:“骂人的。

    ” 一旁的赵三郎也探头来看,忍不住道:“你们文人可真会骂,不带脏字。

    ” 沈映蓉有心讨寒菊,把那两副对联解下,去到旁边的桌前,坐下取笔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