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所求而不满,乞之,乃人之本性而那...]
先生顿了顿[那善人愿意收容乞丐,乃仁义,此乃人兽之别!]
那天,我们抄写了一百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那天回到家中,坐在桌上吃饭,碗筷相撞,铛铛之声不绝..
大娘笑问[是不是在学堂做了坏事,被先生责罚..]
我把私塾发生的事讲了一遍,桌上安静了一会,
大家才沉静的开始吃饭...
大娘问[要不要请王婆再去一趟?!]
爹爹不知在想什么,大娘问了两次,才回神,答道[不用了..]
没多久,那传出那乞丐在君真人的照顾之下,突然一表人才,
不久之后,听说君真人想要常驻小村子里,大伙又一起出动去帮着盖屋子...
我照样每天私塾去见夫子,夫子最近教治国论,
很是枯燥乏味...今天,夫子看我们懒懒的样子,
要我们抄写十次"思其艰以图其易,言有物而行有恒"
夫子站在窗边,手指抚着系在腰旁的一个竹筒,
那竹筒我认得,是那女人刚搬来小村没多久,
有天大雨滂沱,她带着小娃娃,在私塾的屋檐下避雨,先生借了她一把伞,
隔天放晴了,那女人带着伞,还有一小壶竹筒装的酒,
说才来,家中还没有陶盆土罐,先就着竹筒
竹筒就是村外山中的青竹,一节含头尾,外面的青竹,
不知用什么削去了一些,层层叠叠,隐隐看着,竟似山水..
先生那时不懂怎么打开,那女人拿着竹筒,
在上端轻轻一扭,那上头的竹节竟然是盖子样..
先生十分喜爱,一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