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章

首页
    徐冉点点头,朝李信的方向看了眼,心里有些好奇。

     听李信的口吻,好像他知道原身的秘密?什么秘密?很要紧的那种吗? 脑子里空空荡荡,凡是跟学堂啊考试啊一切相关的记忆基本全无,徐冉捶胸顿足:简直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她只想安静地做个官二代,不想考试,更不想遭遇校园暴力啊。

     拖着一口气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学习任务,徐冉迈着步子往外走,回想今天的学习内容。

     上午吕夫子讲了《论语》《孟子》。

    幼学进入四书五经的学习阶段时,先是第一遍带读背诵,不会有太深奥的讲义,讲究蒙学。

    第二遍复习的时候,才会具体细讲涵意。

    就好比上中学时,语文老师讲新课,第一遍先是梳理全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背景。

    然后才是具体段落分析,中心意思涵括。

     幼学阶段的四书五经,并不会过深讨论,就像现代语文的学习,小学阶段的课文选取与中学大学的课文选取标准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新学年的开讲,正好处于第二遍复习的时候。

    是以徐冉几堂课听下来,倒也能听懂个几分。

     吕夫子今日讲了《论语》的第一部分《学而》篇和《孟子》的梁惠王章句前两节。

    《学而》篇共有十六章,第一章便是人人都会的“有朋自远方来”那章。

     《学而》前十六章,基本上徐冉都学过,对于自己熟悉的知识,听起来倒不觉得那么枯燥了。

     吕夫子讲解的速度稍快,这也跟他们学习任务过重有关。

    徐冉粗略一算,发现要想在两年的时间内复习并加深理解之前的内容,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讲外,课后的巩固也是很重要的。

     高学考试,拿常科高学来讲,共需要考十一门。

     其中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为公共必考科目,剩下五门为明才、论才、赋才、史学、周法。

     明才主要考帖经墨义,帖经相当于现在的填空题,墨义相当于根据提示回答相应答案的简单问答题。

    考试范围都是书上的,死记硬背也能取得高分。

     论才考方略策和时务策,一般出题比较活,说白了就是考验学子的应对之才。

    需要考生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统括全局给出相应解决之法。

    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